about 10 years ago
※ 引述《anilocean (靛滄海)》之銘言:
: 所以台灣漫畫是被被大中國的教育搞得沒人會畫、 沒人想看這才是
: 台灣漫畫目前的困境.
我認為大部份的追究都是含糊了焦點.
我們應該要想的是一個最基礎的問題: 如果今天要作動畫, 消費者 是誰, 他們為何而消費, 他們需要甚麼, 整個商業計劃的盈利模式 應該是怎樣.
如果我們知道市場需要甚麼產品, 而因為某些因素而無法生產, 我 們可以對症下藥.
但實際上目前的問題是, 我們並不知道市場需要甚麼產品, 也沒辦 法找到盈利的模式. 不清楚消費者是誰, 也不知道他們會付多少錢 , 像盲頭蒼蠅的做動畫, 自然是不可行的.
而且臺灣相對於日本, 最重要的分野, 應該是在於「贊助商」的存 在, 臺漫最繁榮的年代, 也是透過被外包也是被外國贊助的, 本土 的贊助商存在嗎? 他們需要用動畫行銷自己的產品嗎?
老夫子等作品,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質, 就是「作品本身就是被售 賣的商品」, 換句話說, 他們的地位等同日本的OVA. 而不是電 視上播的動畫. OVA的特質是「先付費後使用」, 跟單機遊戲相 似, 而電視動畫則是「先使用後付費」, 和商城遊戲相似.
在臺灣, 商城遊戲也是可行的, 而單機則不可行, 可見臺灣全盛期 的動畫, 等同臺灣的單機遊戲, 都是因為付款模式不可行而消失. 依此說, 用「商城式動畫」(即是置入性行銷)才可能回到正軌也說 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