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泛亞伯拉罕一神信仰歷史發展上有何優越處?
如果你有玩過超級機械人大戰,就知道超級機械人大戰,除了 OG 系列之外,主要都只有日本版。
這是因為超級機械人大戰,是涉及很多不同作品的授權,而這些授權又曾經賣過去國際。這些國際授權非常複雜,之間難以合作。日本人之間可以談好,但是去到外國往往不能,甚至被魔改過,例如超時空要塞在美國被人和南十字星弄成了 Robotech,百獸王與機甲艦隊變成了同一個作品,亂象頻生。
那是因為這些作品,原本就分屬不同的公司,只是成為了集體回憶之後,單一個已經不能賣,集合起來才能夠賣。而超級機械人大戰,事實上就是一種多神教。
其實人類自古以來的行為,都沒甚麼分別,在遠古時代,人類還是會創作一些超級巨大人形英雄出來,給予他故事,加以宣傳,然後販賣他的人偶。這些我們稱之為神仙,神,泰坦之類。例如奧丁,雷神泰爾,也會有女角,例如雅典娜,女媧。
後來不同地方交流,開始想到 cross-over 的事情,不同地方創作的神就會產生很多同人,例如講兜甲兒是阿姆羅的同學,雅典娜從宙斯的頭爆出來。後來得到廣泛觀眾的認同之後,他們慢慢形成一種含糊但有時矛盾的複雜關係,這些創作加起來,有人把他們集合成史詩作品,就形成了多神教,超級機械人大戰就是這種多神教,魔戒之王也是,二郎神跟孫悟空和如來佛祖混在一起都是。
但是多神教有一個問題,就像超時空要塞變成了 Robotech,流傳之間因為種種為了推廣的方便,不是誤讀,就是自己推翻世界觀,就算今天有網絡的世界,高達和鋼彈,薩克與渣古,寵物小精靈與神奇寶貝與精靈寶可夢都是分開,最終幻想變成太空戰士。在沒有網絡的世界,他們的變化更烈,宙斯其實就是 Jupiter,有些神仙去到別處在不斷被二次創作下,已經變成完全不同的角色,甚至去到已經無法知道他們是否同一個角色,例如齊天大聖孫悟空和猴神哈奴曼,故事也有出入。
所以便開始有統一世界觀的做法,超級機械人大戰便不斷的重寫,踢走矛盾的部份,就是為了讓兜甲兒與孫悟空能夠合理地一起在地球聯邦治下上學。阿姆羅也成為了加拿大人,兜甲兒的日本從二十世紀變成了未來。所以多神教往往都開始有一神教的傾向,就是覺得需要統合世界觀,減少粉絲衝突。
但就像超級機械人大戰難以處理海外版權問題一樣,有時恐龍戰隊變成了 Power Ranger 之後就是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沒辦法統合成同一個版本,反而自己派生出另一個大分支。有了 Power Ranger 之後其他日本戰隊也只能跟著這個方式同化,多神教的傳教就跟日系特攝一樣,往往最後變成了在地化,他的本家並沒有壯大很多,而是越來越豐富了世界觀,因為別人不容許你的恐龍戰隊來美國時,宣稱恐龍戰隊是本家,否定了 Power Ranger。
吸收了這樣的教訓,就會開始出現一開始就統合世界觀,並努力維持,並不准有異端的想法,這就開始了一神教化,所以超級機械人大戰要出 OG,美國漫畫會推出 DC Universe,Avenger,這些都是把為了單一品牌推廣以及不要再異化而產生的。所以會有些學者主張,一神教是多神教的演化結果,不過這個說法也有點社會達爾文。因為現實來說多神教還是沒有滅亡。就像即使開始品牌統合,同時也會有像神主的東方,或者 Opensource 這樣的東西。
所以不如說,當有政治和經濟需要,將政治當成工具,有組織想要擴張的時候,一神教就是這麼好的工具。一神教適合組織宗教,擴張。就像 M$ vs Linux,iOS vs Android,但同時,多神教也會做某程度的統合,八百萬尊神上還是有天皇現人神,Android 的規格也是慢慢統一,超級機械人大戰還是出現了 alpha 線,道理一樣。統一方便管理賣錢,資源調整,但只要沒有這誘因時,人類的創意又使人類有分開發展的天性。就像一神教的教會衰弱時,一神教又會出現不同的支派和解釋,統一也只是暫時而不是永恆的。
去到一千年後,可能就會有人問,為何以 MS-DOS 為藍本發展出來的Windows 形式派生的系統(可能已有多個不同支派,有不同的解釋方式)能夠生存這麼久,道理也一樣。特別是,可能未來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們各個地方被打斷聯系,又拿 Windows 重新各自再發展一次,最後就會弄出各個不相容但同宗的電腦系統。甚至世界各國都有不同版本藍色機器貓傳說,總之,人類的本質,這麼多年來,都沒甚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