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ui5 (唯控)》之銘言:
: 跑去26的新浪網找相關消息,底下香港人的回文:
: 內地二男女團友(男5女均53歲)因購物及吸煙問題與內地女導遊(32歲)
: 爭執拉扯,由店內拉拉扯扯打到店門口,男的貌似病發忽然暈倒在地,送院後不治身亡。
: 似乎並無香港人參與打鬥。(笨貓HK[香港])
其實香港和臺灣很像, 制度和政策本身就不負責任, 粗放式的開放巨量的顧客, 結果產生了一大堆這種用賠錢的團費, 去迫你高額消費的, 帶詐騙性質的旅行團. 以中國大陸的宰旅客的方式, 在香港坑來自中國大陸的旅客消費, 然後弄出一大堆爭執, 旅客們來到消費了, 錢都落在那些人口袋裡, 然後帶著被騙的怨憤回去.
這種香港沒得到利益, 卻使旅客受害的, 然後再透過不正當的方式, 以黑店的方式謀取暴利的所謂旅遊業, 就是令香港到處都是珠寶店, 以及藥房的理由.
我那些當出入境人員或海關的朋友, 很早就已經說, 這種不負責任的政策必然會出事, 他的受益者是一群既得利益者, 資產擁有者, 他們可以從這種暴利中, 提高租金和資產增值. 反而使香港的產業進一步萎縮.
很多香港的店子, 都不是因為生意不好而倒掉, 而是因為生意太好, 引致業主認為該地值得大幅加租, 把店子趕走, 就改做這樣的生意. 這種做得好的東西反而要被殺雞取卵, 根本已去到病態. 光是擁有物業, 就能夠取得天價的租金收入, 比你做甚麼工作都要好. 相對而言, 社區的機能卻不斷的萎縮, 連回收場都會變成珠寶店, 只要有那些刻意把人帶去的旅行團, 再奇怪的偏辟的住宅區, 都可以變成賣奢侈品的地方.
過度壓迫的工作令服務員過度疲勞. 香港的食店很多都直接開 24 小時, 而且香港的最低工資和臺灣是差不多的, 大家都知道臺灣的生活成本比較低, 那你想想如果香港最低工資和臺灣差不多, 那些人是過怎樣的生活. 所以他們的態度越見惡劣.
就算被人碟子用摔的, 我也感到不爽(有時我是連吃的心情也沒有了), 但我理性知道這些服務員不是得利者, 他們也經常被人發洩(特別是「有錢就大爺」的那些人), 得利是從這些惡劣的薪金和高昂的租金中, 坐著領取巨額收入的業主們. 只要你擁有一個店子, 你的收入就是別人辛苦工作薪金一個月的十倍百倍. 那些態度惡劣的服務生, 回家可能就只是在睡一個臺灣廁所大小的地方, 明天起床再為交租而努力.
這樣的制度和政策, 實際上沒有有利經濟, 上層的收入有進無出, 積蓄大量的財富的他們, 也不會想要消費回流中下流. 他們要不是把錢拿到外國奢侈地花, 就是想要兼併更多的物業, 因為這太好賺, 反而令迫遷, 收樓的行為變得更凶殘和激進.這些錢沒有令大家的生活變好, 只是令大家的生活更不像人, 也令更多有錢的二世祖, 少爺, 莫名其妙就有巨大收入, 而活在一個與其他香港人更隔離的夢幻世界.
正如我那些朋友預言, 早晚不是香港人打死大陸人, 就是大陸人在香港打死香港人, 因為這樣的制度和利益結構下, 根本服務和消費的都是受害者. 然後引致更大的衝突.
這次真的爆出這樣的事情, 行凶和受害雙方, 都不是香港人. 這樣至少不會被兩地的衝突含糊了視線, 當然, 自然會有人看到香港就直接覺得是香港人打死大陸人,老實說也不用跟他們辯解, 尷尬的也不過是說的人自己.
一味說這種政策就有利「經濟」的人, 我看他們根本就不懂經濟, 這種單向的流動, 實際上並沒有刺激經濟, 這些並不是正常的旅遊業, 他不是建立在對異地風情文化的欣賞, 和令消費者感到愉快上. 反而是建立在惡劣的行程, 居住環境以及強迫消費上, 旅客只會感到反感, 被騙和厭惡. 服務者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不僅沒有改善, 倒轉過來還在惡化.
結果就是令香港人和大陸人互相討厭.我想臺灣如果發生這情況, 也是差不多的結果.因為這種利益架構是一種雙重壓搾.
商業原本就應該建立在雙方滿意的互惠上,這個生意卻是建立在誘騙和強迫上.根本就是邪魔歪道.
而從中搾取了的利益, 也無助地方的發展, 只是強化了資產的集中, 最終反而使產業萎縮和階級更難流動--當然那些可以坐著甚麼都不做, 收入就能從此不斷增加的人, 他們不會懂, 也不想懂.
當然就算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那些得益者還是不肯承認, 這種不負責的粗放, 不是振興經濟的方法, 他們還是會繼續顧左右而言他, 把責任推去任何人身上, 都不會放在政策觀念的短視與錯誤上.
這世界哪有比只要坐著就可以數鈔票這麼輕鬆快樂的事情? 真的是欲罷不能.
推 jim66356: 硬要在非吸煙區抽煙大概就跟隨地大小便沒有兩樣吧
不同的地方文化總有差異.導遊的工作是甚麼?就是將這些文化差異導致的問題盡可能減少.
例如大家跟去東京的旅行團, 導遊應該會告訴你, 在東京, 電車上不要談電話;電梯要排隊, 靠左走; 吃飯時不要互相交換飯菜. 這使旅客一方面見識異文化, 一方面開眼界, 這才是旅行團該有的工作, 導遊該有的態度, 導遊該有的社會作用.好的導遊, 能令消費者和服務者都滿意, 消費者從中學到尊重不同的文化, 服務者也是從接待外國客人, 得到報酬和開了眼界.
觀光旅行是為了甚麼?就是為了脫離自己的生活環境, 感受異文化.現在的旅遊業根本就極端扭曲.
導遊一心只要是把人拖去黑店, 不講解和說服旅客, 接受當地的禮儀和生活習慣,然後還找人去打不消費的人, 這根本就是搞錯了自己的工作在做甚麼了.
旅遊業可以產生利益, 這些利益是該用來交租, 還是投資導遊的培訓和監管, 使他們更理解自己該做甚麼? 當有人可以不是因為做多了甚麼, 利益卻不斷增加時, 那他就是吸食了一些該拿去做正事的資源了.
導遊的工作就是將文化衝突變成互相尊重, 導遊自己製造衝突再打死人? 那做這種工作來幹嗎? 欠缺文化素養的人去做旅遊業, 是一種災難.
推 NaaL: 態度惡劣的茶餐廳是香港旅遊必體驗的,這很久了,應該97前就是這樣?
實話說, 香港人一向都沒甚麼禮貌.
如果看香港電影應該也知道那些大嬸拖地, 是大喝一聲「縮腳」然後就把拖把插進來, 如果你不縮就會被拖把打中, 自少就是被人用摔的. 香港政府也一直提倡要改善服務態度, 有段時間其實有改好, 現在至少那種「縮腳」的情況已不復存在.
不過這個趨勢在近年又停止了, 甚至逆轉, 香港變得很暴燥, 我自從那一次,看到有外地遊客說自己有的是錢, 拿煙灰盅擲服務生, 以及在店裡隨地大小便後, 我就不再批評香港的服務生的態度了. 這種事情越來越常見, 大家都是毫無道理的受氣和受辱.
如果社會有人過得不好, 那就是社會的恥辱.這自然就是香港之恥.
香港是有更深層的問題, 而且並非不能解決的, 那不過就是, 從中得到利益的人, 多了解發生甚麼事, 多付出去解決這些問題. 這個環境根本不必要, 只要某些人稍為壓抑一下自己的麻木, 傭懶, 以及貪婪. 從這社會得到最多利益的人, 是否該去稍為處理一下這些問題? 還是自己帶頭製造這些問題?
如果這世界有人說「我有錢」, 然後就拿東西丟人, 他就是在製造問題. 他就是示範了, 錢不僅不令人變得美好, 反而令人變得醜惡. 扭曲了錢的價值. 當然我心裡也很清楚, 這些人在香港收了大量利益後, 很可能正身在大陸, 丟一個大陸的服務生, 或者用錢去買春, 在別人的地方做同樣討厭的事情.
那他們擁有這些利益, 只是令這世界更墮落而已.
至少這樣的環境不改善之前, 我叫他們改善態度也是徒然的, 把環境改善了,我才更有立場去要求他們. 他們態度惡劣不是正確的, 可是人非草木, 單方面要求他們根本沒意義.
《有沒有XXX的八卦》
能有這本書,受到了許多人幫助。
這世上沒有什麼超人,我也不是,所以大家一個個共同努力,才能有這本書完成。
如果這本書賣的好的話,我也會回饋到我手上各種在進行做的事情。
例如民國無雙、光輝歲月、鐵拳無敵孫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