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ryten (Bryan)》之銘言:
: 小弟很想不通的就是西班牙統治
: 了一整個美洲竟然還會接連輸掉了
: 德州,加州,墨西哥等地。
: 請問有沒有西班牙人打不贏不列顛人的八卦?
雖然臺灣沒有西班牙那麼強大, 但是西班牙的沒落原因. 對於臺灣卻有非常大的警示作用, 因為西班牙帝國的沒落, 正正是源自「錢淹腳目」. 錢不是好事嗎?
西班牙就是告訴你, 有時錢多反而是壞事.
西班牙掌握了新大陸殖民地, 從殖民地獲取大量的利益, 也就是黃金與白銀, 我想應該沒有人否認, 黃金與白銀都是世人所承認的財富. 一船一船的貴金屬從新大陸運到了本土, 即使被英國海盜偷了一些, 也影響不到西班牙的巨富.
西班牙就是典型將他們過去的經濟(尋找高金屬並以此進口商品), 因為得到海洋另一端的空間和機會而得到擴張. 得到大量的黃金和白銀的西班牙, 理應比之前更強大? 相反.
首先西班牙獲得黃金與白銀的方式, 就是以不人道的方式, 剝削新大陸上的勞動力, 從哥倫布開始, 西班牙人以非常不人性的方式, 盡可能 COST DOWN, 增加產量地, 去迫使原居民幫他們開採黃金, 白銀.
這引爆了在西班牙殖民地中, 經常會出現暴動, 至於西班牙的應對方式是? 就是不斷增加軍隊(當時沒有警察, 軍隊就是警察, 所以可以說是「軍警」), 加強鎮壓暴動, 西班牙的軍警當年是歐洲最強的, 自然地也戰無不勝. 可是卻埋下了維穩支出不斷的提升, 這使西班牙在軍警方面的開支與負擔不斷的增加.
從表面上看, 只要資金的流入, 能夠填補軍警的支出, 這還是賺錢的? 但以當年的經濟學, 卻很少人能看出最重要的問題: 甚麼是「賺錢」? 一個國家不斷的擁有更多的黃金白銀是否真的對該國家有利?
西班牙輕易從新大陸中賺錢的結果是... 西班牙可以從歐洲各國輕易的買到各種商品, 不論是食物, 香料, 技術, 衣服. 西班牙太有錢了, 有錢到他們根本不用有任何實業去生產這些東西, 老子有的是錢, 只需要向別人買.
結果就是... 西班牙的所有實業, 因此而衰頹, 大家都只顧著向新大陸賺好賺的錢, 放棄繼續發展自己的產業, 既不投資實業, 也對生產行為興趣缺缺, 只要是實業或研發創新的投資, 就沒有辦法得到資金. 因為他們又怎可能及得上從新大陸運金好賺?
後來經濟學家才發現了, 存在著一些「太好賺的錢」對國力是有害的. 但當年的西班牙人沒有意識到, 而受了很大的教訓.
大量的資金不斷流入, 除了令大家都懶於發展實業 (老子賺到錢就好, 實業是下等人做的) , 黃金的大量流入, 也使西班牙的物價以及資產, 也就是房地產的價格, 不斷的上升. 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拿到外面好賺的錢, 然後把他投資回國內的資產去保值... 現在的人這樣想, 當年的西班牙人, 也是這樣想.
也是因為當錢越來越多時, 大家搶奪「被動收入」導致的, 對, 也就是那些成功學或者財務書裡, 非常強調大家要增加的「被動收入」. 人人都懂不用工作就能賺錢的是好東西, 當大家都有錢時, 就會把這些東西的價格不斷搶上去. 西班牙的出口產品也變得非常昂貴, 即使有意去生產的人, 競爭力也因為物價和資產價格太高而下跌.
美其名曰「沒有更好的投資標的」, 我們真的沒有比幾百年前的人聰明. 西班牙人覺得自己很有錢, 而且不斷在賺錢, 可是他們的經濟能力卻是不斷的消弱, 因為他們失去了投資和創造的意欲, 失去了內部的變革與流動性, 西班牙的社會活力不斷的減弱, 而他們不自知, 因為他們賺了很多真金白銀, 所以他們以為自己不會錯.
錢淹腳目, 不過卻不知道錢是用來做甚麼的, 不斷的賺下去, 不斷的花在沒意義的奢侈豪華上.
而同時期的英國人, 他們固然是海盜, 他們能夠從西班牙劫去的黃金, 沒記錯大不了是十份之一, 但是對於貧窮的英國王室來說, 他們很清楚這些錢不是用來屢積田產的. 英國知道自己能夠拿到這些黃金, 是因為當海盜, 所以他們把搶來的錢都投回在航海技術以及還債上, 建立起越來越強大的海軍, 並刺激起各種實業(例如造船業)的發達. 正正是因為英國王室的弱勢, 迫使他們採取有異於傳統歐洲封建經濟(以增加封地為目標)的發展方式, 而成就了日後的海洋霸權.
常見的誤解是英國打敗了無敵艦隊之後, 就取代了西班牙, 但其實英國幸運的擊敗了西班牙之後, 西班牙帝國還是比當年的英國要強大得多. 海盜也沒有真的怎樣創傷了西班牙的經濟. 真正的原因還是整個國家發展策略上的差異, 也是對於經濟這件事認知的差異.
西班牙死性不改的, 也不僅是經濟方面, 他們在文化上有很重的天主教認同感, 並認為全部西班牙統治下的人, 都應該是天主教徒. 他們覺得你是天主教徒的後代, 當天主教徒是理所當然不用懷疑的事情. 強迫別人當天主教徒的結果, 就是引致了尼德蘭獨立的思潮, 最終引致了尼德蘭獨立所謂「八十年戰爭」, 雖然尼德蘭很弱, 在正面戰場上完全不敵西班牙軍隊, 但因為不斷鎮壓的花費, 使八十年戰爭成為了西班牙的長期內患, 最終西班牙的霸權也沒落.
當然當年西班牙人也只會咬牙切齒, 覺得尼德蘭人是「窩裡反」, 因為西班牙人自認是歐洲對抗穆斯林入侵的主力(西班牙開國就是將穆斯林趕出伊比利亞半島而成的), 而覺得這些人根本就是基督教的叛徒, 不團結, 受穆斯林迷惑利用的走狗... 反正他們到輸的一天都不覺得自己做錯了甚麼.
就算領土巨大, 軍力強大, 而且有很多錢, 卻敵不過驕傲, 保守和固執. 西班牙的故事是非常值得任何一個國民引以為戒的.
推 Wii: 簡單講就是二世祖 公子哥 不會賺錢只會敗家 05/23 13:19
不是.
相反, 是「很會賺錢, 卻只會賺錢」.
這比不會賺錢更可怕.
不會賺錢的人, 至少知道自己甚麼都沒做.
會賺錢的人, 反而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可能有害.
我很坦白地說臺灣做的事情跟西班牙一樣.
「在大陸挖金, 回臺灣買磚頭」
推 bill6613: 新加坡也蠻像的,靠著地利與金融產業撐起來 05/23 13:28
新加坡, 至少在李光耀在生時.
即使新加坡人本來就不見得適合當兵, 也一直堅持要訓練自己的軍隊, 而不單純假手於註在新加坡的美軍. 而且也發展自己的煉油工業, 電子科技製造業, 生產電子, 機械, 造船, 資訊, 化工等. 他也是知道一個國家該做甚麼的.
臺灣... 我看了很多「這個不能賺大錢我們為何要做? 」, 「浪費這麼多土地在農業這種低產值東西上幹嗎」之類的言論.
臺灣國家發展方向不對的地方, 多數在歷史上也有過往跡, 國家的發展就像是在一個危險的海域行舟, 每個誤解都是一個礁石, 要不, 你就是及早看出然後閃開它. 不然你就是直接的撞上去. 讀歷史的人就是要不斷的從中取得教訓與智慧, 指出過去的人類已犯過這樣的錯誤, 我們至少不要再犯一次.
不過我知道我說甚麼, 九成都是對牛彈琴, 很多人的解決方法不是改善自己的國家, 而是「移民」, 不去思考怎樣建立一個好的國家, 而打算跑去人家的地方吃煮好的套餐.
光輝歲月 - 你覺得我做 RPG 會有甚麼劇情?
https://www.facebook.com/leglory1988
想要知道下去的話點個 like 跟進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