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usashi0839 (常山七次郎)》之銘言:
: 對受到種族隔離政策迫害的人們予以補償。
: 南韓有轉型正義:
: 南韓經歷了朴正熙與全斗煥長達二十七年的軍事獨裁統治,
先把結論說在前頭.
轉型正義對於臺灣的情況來說, 是單純地不適用的.
因為轉型正義並不是一個內政問題, 而是一個外交問題. 轉型正義這個詞語主要用的範圍, 是歐洲國家, 特別是東德, 捷克, 這些東歐國家的轉型正義, 前提都是這些轉型正義背後有更強的經濟軍事強權支持. 那就是西德和美國.
今天我們常說德國德國, 其實令我們忽視了所謂德國, 幾乎可說是是強勢西德吞拼了積弱的東德. 東德的轉型正義就是完全依據西德的結構去實行的, 在這麼豐富的人力, 財務和法律資源的支援下, 轉型正義是透過巨大力量在背後背書, 帶有清算性質的重塑社會權力結構行為. 去到今天, 德國也是歐盟的經濟支柱, 轉型正義背後是貨真價實的實力.
轉型正義失敗的例子是南斯拉夫, 因為當地沒有一個可靠的背書, 結果不僅轉型正義沒有實行還陷入了戰爭. 另一個不視為轉型正義但道理相同的, 是香港的廉政公署, 當初成立廉政公署的時候, 貪污的警方是大為反彈, 甚至可能會導致武裝政變(「警廉衝突」)的, 但是廉政公署背後有英軍背書, 初期人員直接從新加坡徵召, 有英女皇的力量加上外人的結構, 才使香港能夠把警閥瓦解, 清算.
南非的轉型正義是在西方影響而成立的 (也就是中國大陸常說的「外國勢力」) , 因為反美國反對種族隔離政策, 美國在八十年代便在南非不斷的撤資, 以經濟的壓力迫南非就範. 他們的學運是在美國搞的, 使美國走向反對種類隔離, 實際上施壓的就是美國. 南韓就更不用說了, 清理親日派絕對就是駐軍在南韓土地上美國的旨意, 美國在光州事件袖手旁觀, 激起了南韓學生不斷以縱火, 自焚等方式, 直接指控美韓關係, 美國知道理虧, 最終犧牲了全斗煥. 重新拉近美韓關係.
轉型正義, 基本上就是外力使然. 因為先擁有了絕對的軍事, 外交和經濟優勢, 然後開始進行有秩序的清算. 弱勢的一方能清算強勢的一方, 就是後面的背書夠強大, 例如美國, 例如西德. 也許有別的國家, 甚至是中國大陸.
如果只見他們在民主化, 就認為民主化就能實施轉型正義, 那是見樹不見林. 轉型正義並不是一種溫柔的行為, 並不是靠投票, 靠法律, 靠公民抗命, 就可以完成的. 他需要的是真槍實彈, 以及足夠支撐或摧毀整個國家經濟的力量, 美國就可以用撤離投資孤立南非去實行.
你的立場是泛綠的, 不中聽我也只能說, 先不講政治和經濟的力量, 泛藍最明智的地方是他們的對外關係, 是深植而且注視的. 無論對中國大陸還是美國這些強權, 泛藍都是做得比較好. 就說一個例子, 美國牛肉, 這是一個食品安全與外交的問題的取捨, 而外交問題就是轉型正義之可行性, 泛綠從未取得過美國的信任, 中國大陸就更不用說了, 在外交上欠缺有力盟友, 已經是致命傷, 就算是南非政府這麼強大的政府, 沒有美國支持也只會「被轉型正義」, 更不要說泛綠根本就沒有像南非政府這麼強大的政經力量.
再進一步說: 泛藍有對泛綠實行轉型正義的條件, 泛綠反之則無. 這也是為何轉型正義在臺灣不適用的理由, 就算選舉勝利, 外交上的弱勢是不變的, 沒有強勢的軍事經濟實力這點是不變的. 選舉大不了是一個法理和民心的勝利, 但是就像香港一樣, 就算全民都反對貪污, 港督與議會都是英國委任的, 要對付警閥還是需要外力才能成功.
至於外交弱勢的原因, 很遺憾, 就是臺灣人怎樣看臺灣的問題, 如果臺灣人一直都無法從全球經濟和戰略的角度去定義臺灣, 就不會有甚麼外交. 即使大家互相炮甚麼沒有「國際觀」, 真正的國際觀是以國際的角度去看整個地球, 而臺灣也是地球的一部份, 地球就像一個棋盤, 而臺灣很可能就只是藍方的一隻卒子, 怎樣保障自己不用被犧牲, 就要給予一個不用犧牲那隻卒子也能夠勝利的戰略. 整個棋盤只有將帥是不會被犧牲的.
臺灣是個溫良恭謙, 思想上帶有孤立主義傾向的社會, 這是作為一個外國人的觀察. 跟那些有著革命傳統的歐陸國家, 以及開放型的國家都不一樣. 臺灣的本質一天不變, 要走的就是和轉型正義不同的路.
推 starcloud: 簡單說 因為民主 所以台灣人不可能從內部去瓦解KMT ? 03/04 14:12
錯誤, 專制你也不能.
不熱衷找尋盟友, 並不熱衷發展剛性實力, 無法以整體和同盟陣營的角度思考, 自然就會弱, 弱的話在哪個制度也不會能有甚麼主導權. 有時臺灣人就算是玩線上遊戲, 都反映出這樣的特質. 現實也一樣. 遊戲時做不到的事情在現實不是更難做到嗎?
推 dsa3717: 我認為勢必會有變體 但如果被引導到單純的「清算」就… 03/04 14:15
正視自己不論精神或物理上都是弱者的事實, 才是核心所在.
就算轉型正義甚麼都好.
戰爭時擠不出善戰的士兵來打仗, 經濟上沒有大膽和執行力強的企業家, 外交上沒有清醒的戰略家, 這個國家也只會等著滅亡. 這個地球你是不可能靠讀書考試當公務員乖乖牌有禮貌愛好公義和平環保食物安全就活下去的, 而先有人令國家活下去, 才有人可以去溫良謙恭.
推 offish: 我倒不覺得一定要有外力,但肯定要先有足夠的力量 03/04 14:25
說外力是因為外力是最簡單, 最快能夠得到的力量. 能夠不借助外力的人, 就是那種今天是乞丐, 六親不認都能夠白手興家當皇帝的人, 難度會比起叫你今天在沒有任何支援下創業還要成功的高.
就像太平天國自己不借助外力, 結果是清朝借助外力打爆了太平天國, 不借助外力的人就是要自己有能力連外力都一起摧毀: 真的是要當賽亞人了吧.
推 offish: 至少要取得公權力才能執行轉型正義,塗鴉蔣像之類都只能 03/04 14:31
推 offish: 算是維持輿論聲音的手段而已。 03/04 14:31
我這篇文說的, 是說取得公權力也是無力.
港督有公權力了吧, 他要解決警閥還是得靠英軍和新加坡人.
把取得島內的法理權力當成方法, 本身已經是錯誤.
甚麼塗鴉之類最多是製造新聞的行為, 大不了是騷擾型的表態.
扯上轉型正義只怕就直接無關了.
推 RangerWang: 這邊因果關係很難證成吧,是內部力量導致外交策略改變 03/04 15:52
→ RangerWang: 還是外部外交現實導致了內部的轉型正義,又或者兩種 03/04 15:53
→ RangerWang: 並行。我認為在這篇中看到兩種模式都有,是否分述之? 03/04 15:54
→ RangerWang: 而作為DPP的建議,顯然前者模式比較有操作價值,但前 03/04 15:55
→ RangerWang: 面一個模式基本上沒有談到。 03/04 15:56
→ RangerWang: 另外技術上來說我認為很難論證轉型正義是否要靠外國勢 03/04 15:58
→ RangerWang: 力支持,畢竟要說的話,轉型正義的民主化國家都在美國 03/04 15:58
→ RangerWang: 勢力範圍,很難去確認是否靠美國才能幹 03/04 15:59
→ RangerWang: 又或者只是單純這類國家的舊勢力因各種原故瞬間或長期 03/04 16:00
→ RangerWang: 的演變下失去了對國內軟硬力量的控制力 03/04 16:01
→ RangerWang: 以東德的案例是瞬間大吃小,但西班牙就是很長期逐漸鬆 03/04 16:02
→ RangerWang: 動控制的情況。西班牙其實比台灣早了十幾年結束專制, 03/04 16:02
→ RangerWang: 但也是這些年才開始比較真的有在轉型正義 03/04 16:03
→ RangerWang: 當然西班牙算在強國底下的緩衝國就是,但這可能要加入 03/04 16:04
→ RangerWang: 前提可能比較好? 03/04 16:04
→ RangerWang: 西班牙"不"算在強國"之間"的緩衝國<--錯漏字 03/04 16:08
如果說這是學術論證, 這算一個誤區, 這不是學術論證, 這是方法論. 問題不在於「是否一定要美國, 是否一定要外力」, 一個國家完全不靠外力就摧毀了舊有的既得利益者階層, 恆古有之, 這就叫政變或者革命.
當臺灣不斷引用東德, 捷克, 南韓, 南非這些例子的時候, 就不能把他們受外力影響的部份無視. 也就是說他們的經驗, 如果想要重覆, 就要找到一個外力. 臺灣不斷說轉型正義, 就是希望達到像他們那樣, 一面保持社會安穩, 一面可以完成經濟和政治實力的轉移, 「轉型正義」只是一個名字, 不斷在這名字與定義上打轉, 那就是鑽了牛角尖.
轉型正義本身就是手段本身是和平而有秩序的, 但幾乎可以說, 和平與秩序的背後就是暴力的潛力. 美軍不出手, 但他的戰鬥潛力大家都明白, 所以不會傻到去挑戰他們, 而能夠一方面損害既得利益, 另一方面既得利益又礙著「對抗只會更絕望」的情況下, 轉型正義才變得可行.
假設不在意是否要維持和平與秩序, 甚麼轉型正義實在是不重要, 像俄國的十月革命就能有效的轉移社會的權力. 臺灣貪戀和平與秩序, 又期望不借助外力, 條件限制太多, 最終就導致自己沒有方法達成. 就算論證了轉型正義「不必一定要外國」, 又假設西班牙是反例, 這是否有任何意義? 就算有這種轉型正義存在, 這代表臺灣能夠實行並得到想要的結果嗎?
從來社會穩定和權力轉移, 兩者就是矛盾, 被損害權力的既得利益者一定會反抗, 而反抗就會導致社會不穩甚至血腥暴力. 而轉型正義就是一個矛盾的期望: 力量轉移, 同時社會穩定有秩序.
這並不是轉型正義「剛好」都在西方勢力範圍內, 而是在歐美那種鬆散但願意為盟友政權背書的政策, 才提供了轉型正義實行的空間. 因為他們提供了無上的政治和經濟實力去維持秩序, 因此, 正是因為有了美國, 才有轉型正義這東西, 古代沒有甚麼轉型正義, 共產陣營只有土改, 勞改, 清算, 再教育, 沒有轉型正義.
西班牙的轉型正義背書是甚麼? 他更直接了: 君主, 立憲君主. 一個被佛朗哥指定的君主, 他的內有君權神授, 外有北約支持, 然後他民主化也加入了北約了, 也不是甚麼奇怪的孤立式轉型正義.
從革命的清算, 土地改革到轉型正義, 都是從不適任的人手上取回權力與財富, 放到適任的人身上而已. 只是手段是暴力還是和平, 如何瓦解抵抗或者是讓既得利益者讓步. 真正的問題是有甚麼既有可借用的力量, 去執行這些, 列寧的先鋒黨與紅軍, 廉署背後的英軍和殖民體制, 西班牙的國王與北約, 日本背後的 GHQ, 都是在利用一些既有的資源.
想出哪些資源可用, 想出一個方法, 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權力轉移方式, 可以不靠外力, 不靠暴力, 不靠經濟力, 而成功的話. 那時也不必叫甚麼轉型正義, 那是臺灣前所未有的新政治發明.
噓 kccn: "泛藍都是做得比較好" 講這種話不會覺得可悲嗎?? 03/04 16:19
承認客觀事實有何可悲.
你可以拿出證據說我是錯的, 說, 對美國的外交泛綠陣營比泛藍有效, 泛綠得到了美國支持, 那就沒問題. 但如果扯一堆個人的, 可悲不可悲之類情緒性的發言, 這是不務實的. 某些泛藍對大陸有過度的幻想, 甚至幻想中俄同盟抗美, 也一樣是不務實的.
對我來說, 藍綠沒有分別, 理智和愚蠢, 短視還是有遠見, 才是人與人的分野, 你們做錯的結果, 必然就是藍綠一起毀滅, 無分你我. 而自身立場是怎樣令臺灣(或中華民國)生存並強大, 而這需要的是冷靜理性的謀略, 而不是訴諸感情.
這會為香港也創造一個較良好的戰略環境, 長遠來說, 對人類文明的未來也有利. 至於為了讓誰跟誰報仇或者痛快, 或者悲天憫人的甚麼東西, 或者賣弄悲情, 或者一些不重要的虛榮或所謂尊嚴, 這些我都沒在意的, 沒重視過.
※ 引述《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之銘言:
: ※ 引述《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之銘言:
: 但你一貫以來的文章只考慮實力,只考慮強國臉色,只考慮強人心態
: 若是如此,你根本不用來這裡發文了,反正中共要併吞要同化香港
: 中共是強國,中共領導者是強人,中共有實力,
: 所以只要把中共那幾個寡頭安撫好就好了對吧? 他們的要求就盡量達成對吧?
: 搞什麼反抗?
我並不想回應任何的樂觀主義, 即使他是不現實的, 但我覺得臺灣人如果有點過度的信心, 也不見得是壞事, 這總比任何的失敗主義來得好. 也就是說, 我既不同意那些無條件的覺得臺灣必敗的人, 也不同意那些認為臺灣現在就走向勝利途中, 足以實行的人.
但要我兩者選一的話, 後者比較有希望, 前者自毀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非得要我從兩者之間選擇, 我會縱容樂觀, 多於失敗主義. 換句話說, 就算你們說一些樂觀論, 跟我的立場和想法, 其實是沒有衝突的.
如果有人說, 臺灣已經達成了, 而只是我不知道, 我是沒有意見的. 比方說, 若說泛綠外交都做很好了, 產業政策都很好了, 軍事上也足以抵抗解放軍, 而只是我無知, 低估了臺灣在戰爭, 經濟和外交上的準備. 臺灣未來二十年就不僅能夠保護自己還能夠稱雄, 那麼, 我也很樂得不作任何質疑.
如果有人說, 現在就能夠把 101 大樓面前那些愛國同心會, 抓去把他們轉型正義掉, 要他們跪著全臺灣人民面前認錯, 那麼, 我也很樂於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一切已準備就緒, 就只待一聲令下. 臺灣就可以將所有賣國賊正法, 那麼, 也是很好的事情.
不過, 外交並不是怎樣自己讚賞自己的事情, 外交偏偏就是別人怎樣看自己. 先不論對臺灣這麼有信心的人, 就是那個少數, 無論網絡內外, 都不是主流, 不是多數. 外交就是要說服外國人對臺灣有信心, 我是外國人, 美國人, 日本人, 甚至大陸人亦然, 我所說的話, 也是綜合我認識的一堆不同立場的外國人的話, 重說出來的. 也不要忘了, 唱衰臺灣的也不是我們這些外國人, 也是你們島上的另一群人.
「你不了解臺灣, 你了解臺灣就會同意XXXX」, 這句話, 看起來是對外國人的萬用句, 但對於外國人而言, 我們很平實的說, 我們自然不是臺灣人. 我們需要的是知道臺灣在各種事情上的反應, 是否可信, 臺灣人在這個地區戰略中, 是否清楚自己的角色, 會否發揮作用.
舉個例子, 說一個比較簡單的場景, 就說日本人的立場, 若日本被俄羅斯侵略北海道, 日本需求臺灣的支援. 臺灣是否保證能給予支援? 外國人想知道的是這樣的問題. 美國也一樣, 美國希望的是有一個穩定的, 不會倒戈, 能夠保護自己不會被吞拼的臺灣. 既然外交是利益交換, 外國能給臺灣支援的, 軍事上, 經濟上, 全部都有. 只是臺灣是否意識和承諾到自己需要和拿甚麼利益出來交換?
至少臺灣要清楚能說出, 臺灣能為不同的國家, 提供甚麼利益.
例如保障自己不會被吞拼, 不會突然被賣國賊整個賣掉, 某程度上也是利益.
外來力量永遠就是籌碼, 而且他們要選擇站在哪一方, 就看放了之後會導致甚麼結果, 假設轉型正義的結果, 是令各方滿意, 那麼大家就會大力支持. 給予資源和輿論上等各種援助, 否則, 則會受到各種的杯葛. 外交的事情就是外國人的觀感, 是旁觀者清的事情.
光輝歲月 - 你覺得我做 RPG 會有甚麼劇情?
https://www.facebook.com/leglory1988
想要知道下去的話點個 like 跟進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