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8 years ago

※ 引述《blauen (blauen)》之銘言:
: 不用兩億了
: 只要一億 你會做啥呢?

說些不中聽的,

一億不少, 也不多, 折港幣 2500 萬. 先看養人的話, 大概可以養活一百個人兩年.

個人認為買房出租不是好選擇, 短期裡的確那是能令人安心的, 但在房屋空置率極高, 租值比率和香港差四倍的臺灣來說 (即是說, 以同等價錢買房, 租出去的租金所得, 臺灣比香港低) , 合理的推演, 只要未來這十五年有一次觸發性的事件 (比方說, 動亂, 戰爭, 疫病, 或者大陸經濟問題波及臺灣) , 這個房價和租值結構就會摧毀.

會有人堅持臺灣地少人多, 物業價值只會上升的理論, 這個理論我在日本的舊書看過, 香港也有, 連大陸也說中國大陸太小了十三億人住不下, 房價升是必然的, 不過絕不是「只會升不會跌」和「泡沫不多」. 幾乎每個亞洲國家都經歷此階段.

日本在八十年代, 東京的房地產總值超越整個北美洲, 現在的香港, 房地產總值是紐約的三倍. 我們可以自欺欺人的認為, 那時候的日本就真的超越整個美國, 今天的香港一個頂三個美國大城市. 但我想務實一點說, 這些價錢有水份.

日本失落的二十年, 就是房價去到頂端, 暴跌大半, 而且沒辦法升上去. 當年的日本人的人生規劃, 就是買房子先甜出去, 等房子漲價之後再賣出去, 最終解決人生的一切問題. 失落的二十年, 失落的就是這個計劃完全破產.

無疑大家的答案都是買房, 收租, 以此致富, 短期合理, 但深思的話這個想法建立在一個矛盾上, 每增加一個房東, 就少了一個租客. 當你有房自住的時候, 你就不用交租給別人了. 而臺灣的出生率是不斷下降的, 年青人的薪金也是, 租客可不是無中生有, 人少了, 他們擁有的錢也少了, 卻期望自己未來租金收入是上升. 這是一種矛盾.

最終為了把房子租出去, 而引入大量的外勞, 或者移民的話, 臺灣就是讓自己變得更擠迫了. 如果自己是為了做更重要的工作, 例如研發, 創造, 領導, 商業, 當兵, 那是可以的, 但是似乎大家的願望其實不是繼續現在的工作, 就是早晚不工作, 而不是挑戰更高風險更重要的工作. 那麼不就變成了坐享租稅的古代地主階級嗎? 而歷史也反映了, 這樣運作下去, 國家會積弱貧窮 (終究社會因為產業落後變貧困, 交租的人拼了命交租也越來越少) , 最終被毀滅.

一個社會, 人有錢了就去發展實業, 做高風險的事情, 社會就有未來. 像科學家研發新的科技, 工程師開發新的產品, 商人開拓國際市場, 教師自資投資改善教育, 文人開圖書館, 博物館, 或者保育舊有文化, 資助新晉的文人, 普通人也可以依自己興趣去發展自己喜歡的店子, 例如夢想中的咖啡廳, 餐廳, 書店. 像歐美的先進國家, 他們有錢了就是做這種事情, 國家才會強盛富裕.

富裕並不在於錢多, 或者有很多土地和收租, 而是每人都發展自己的潛能, 真正的財富是人類的技藝和知識, 錢到頭來也是為了有品質的東西, iPhone, 高級餐點, 好的美術品, 衣服, 高科技的醫藥和良好的醫生, 大家有了錢之後就是為了買到這些東西, 何不使自己或社會能夠生產這樣的好東西. 若社會不發展這方面的能力, 房地產的價格只是暫時和中空的, 當臺灣被拋開了, 這些房價夢和租金夢都會變成泡影吧.

日本雖然失落了二十多年, 但自從泡沫經濟爆破後, 在泡沫經濟中那些浮燥的行為才漸漸的收斂, 回復各行各業的生機, 如果你有去日本旅遊, 他們這些年都是回復一個職人的心態, 日本的商品今天變得價格便宜, 品質良好, 高級的技術也在日本產生, 這樣的經濟沒有熱度, 卻是在回復健康. 今天的日本, 難以靠租稅和地產吃飯, 做實業成功才能夠致富.

倒轉的反例是菲律賓, 菲律賓曾經是亞洲第二富有的國家, 但隨著房地產的兼拼, 土地世襲, 最終菲律賓的土地大部份由少數家族大量的控制, 而他們為了保持利潤, 開始大量改成經濟作物, 壓搾農民, 租稅階級的巨大財富又方便他們和政府官僚結合, 統治了整個國家, 延續這樣的形勢, 每當有任何土地改革或者公平分配的政策, 都會在地主階級的大力反對下消失. 大學生沒有出路, 只好去香港, 中國大陸, 臺灣這些地方當菲傭.

如果選擇了一個方便人靠土地收租吃飯致富的社會, 就會變成像菲律賓這樣, 直至下一次大動亂時代為止, 這種穩定的體制是一種萬劫不復. 而社會也會因為欠缺希望, 人無法發揮潛能, 不公義, 而走向動盪和動亂, 如你所見菲律賓很多事情都要用暴力解決, 今天我們可以笑笑他們無能耍寶, 但慎防自己哪天也變成跟他們一樣. 而這種跡像不是已經開始發生, 臺灣不已經開始這樣嗎?

孫中山雖然有很多事情看得不清不楚, 但他還是能提出漲價歸公的概念, 也意識到依賴土地租稅會令社會變得頹廢. 房地產被使用才有意義, 為了維持價格而屯積和空置則是病態. 一旦大量強化房地產投資, 就是強化這種體制, 自己也成為既得利益者, 去到那時, 就會很容易墮入那個「不管如何令我的房價跌或租金跌我就不接受」的陣營裡, 而這個陣營只會讓臺灣進一步沉淪的.

推 Je1981: 推C大,真知灼見 02/22 12:46

我只是拾人牙慧. 我只是把世界各國, 像日本, 德國, 菲律賓, 他們的發展軌跡的看過了, 他們總是在某個時候, 也會有人說過像我相似的話, 馬克思也是, 其實誰都看得到. 房地產和土地的長期漲價多價, 每個社會都多少經歷過, 只是有些社會走了出來, 有些社會就永遠迷戀在那種不工作就可以透過繼承財產有大量收入的世界裡.

前者的社會會走向創造財富, 後者的社會會走向爭權奪利, 因為你做甚麼工作都難以翻身時, 能夠從繼承, 爭產, 圈佔, 欺騙, 貪污中取得土地, 即解決你的一生所有問題時, 你還做實事來幹嗎呢?

也不是只有臺灣人, 菲律賓人過去風光時, 也因為短視而變成如此, 臺灣若選擇了相同的路, 就不好嘲笑人家窮國了. 因為這是他朝君體也相同的. 地產的繁榮, 實業的衰落, 從古羅馬去到威尼斯去到菲律賓, 都是一個國家走向墮落的先兆. 當土地的收入遠壓倒任何個人能創造的財富時, 最終就是走向動亂了.

質實剛健, 這才是臺灣人應追求的未來.

房地產, 是經濟鴉片.
因為是鴉片, 所以爽的人真的會很爽.

可是卻廢掉了在國際上生存的能力, 變得越來越無能, 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