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期有部電影「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是以美國海軍已故狙擊手克里斯‧凱爾(Chris Kyle)為題材的傳記電影。凱爾曾以暗殺「野蠻人」、拯救美國人生命自詡,他曾在受訪時表示,最大遺憾是殺伊拉克人殺得太少,「我希望殺得更多,因為我每次殺人,都救了美國人的性命,那就是我為何要在戰場的原因。」
他那個「多殺一個人就是少死一個同胞」的說法, 在美軍其實是有一定的歷史的, 在二次世界大戰時, 巴頓將軍就是這樣主張.
他在對第三軍團的演說就說過, 沒有人是通過為他的祖國戰死來贏得一場戰爭, 而是要讓一些王八蛋(或者任何對敵人的貶稱)戰死去贏得戰爭.
他當年的演說說, 戰爭就是血腥的行業, 是殺戳的行業, 納粹就是要殺死, 流血, 如果你不這樣做, 流血的就是你自己. 如果你不積極的這樣做, 你就會看到你的好戰友內臟四散, 然後你很快就會了解你該做的是殺敵人, 殺敵人就是為免自己或自己的戰友被殺. 殺的敵人越多, 自己的人死得就越少.
這個看法其實是完全相對另一種主張的: 我認識一些不同東亞國家的軍人, 有些是解放軍, 有些是國軍, 自衛隊我沒認識, 但都有一個共通點, 就是他們的上級覺得要打贏戰爭, 是在於「自己的部隊」不惜流血. 也就是說, 要自己人不怕死, 不怕犧牲. 所以他們訓練自己的部隊, 也走向怎樣吃苦, 怎樣不怕死, 而不是怎樣用盡方法打敗敵人.
這種心態似乎是延續自舊有大日本皇軍的, 大日本皇軍也是不惜一切的死自己人的軍隊, 推上去幾千人萬歲衝鋒, 被人殺掉一大半然後成功攻佔是悲壯的事情. 我認識的解放軍軍人則說他的長官每天都講當軍人就是要犧牲, 好像國軍也彌漫這種理念.
換到了講政治的時候也一樣, 我發覺華人很喜歡講革命就是要犧牲, 流血, 但是他們講的犧牲流血, 好像是指推動改革的人自己. 支持改革的人認為其他同志的問題是不敢死, 死反對改革的人則嘲笑那些支持改革者沒種不敢死, 而把改革沒成功歸究於自己人不敢犧牲上.
似乎不論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 這邊的人對於「死自己人」這件事比起「消滅敵人」更重視. 覺得犧牲自己是一種氣節, 結果各種自殘行為, 例如甘地絕食, 史可法和屈原自殺, 都被歌頌, 但對於樂意殺敵而自己不死掉不受傷的人, 則覺得這種行為是卑劣的. 但是為何自己和戰友受傷及死掉就能夠令戰爭打贏, 改革成功, 這點我也覺得是沒有道理, 卻是在這裡廣泛的信仰.
而美國對戰爭的看法則是「讓敵人死掉, 讓自己活下來才是重要」, 比起甚麼武德, 或者悲壯的犧牲更重要, 這個想法可說是美軍一個很重要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