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8 years ago

※ 引述《LiZongRay (李宗瑞)》之銘言:
: 哲青剛剛說把元朝放在世界史來看 元朝根本就不是屬於中國史
: 根本是我們漢民族硬是把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那入納入中國史
: 被殖民者(漢)把殖民者(蒙)當作自己民族的歷史的荒謬現象
: 打個比方:
: 印度人不會說他們使上最偉大的君主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
: 有沒有元朝其實不是中國史的一部份的八卦?

所謂「國別史」重點基本上並不是歷史研究, 國別史本身是一種灌輸意識形態的政治教科書.

國別史的核心在於「要怎樣去看歷史才合作者的立場」, 他的重心就是試圖說服你對歷史有一些既成觀念, 最終形成你的身份認同. 故此, 歷史教科書, 是為了讓小朋友們去認同某種政治現實而存在的.

所以是先有了政治現實或者目標, 再把教科書掰出來.

說穿了跟「超級機器人大戰」和「復仇者聯盟」差不多, 就是先有了要混在一起的東西, 再想辦法弄出一個通順的故事, 以便說服大家去接受這個品牌, 作品都存在了, 事件都存在了, 就是找個編劇去把東西串起來. 編劇功力好的話就比較少矛盾, 編劇功力不佳的話就會漏洞百出.

如果你要以印度獨立為前題寫歷史, 英女王就是外來統治者, 但如果你以維持英聯邦的前題寫歷史, 就會寫英女王為印度帶來和平, 經濟, 繁榮, 而印度也是英女王頂上的明珠, 那其實就看誰出錢要你寫那教科書. 又誰有權力把那個教科書派出去污染小孩子的腦袋.

現代中國史的核心思想, 是要適應十九世紀以降的「民族國家論」, 認為一個民族應該擁有一個國家, 並應該有權管治他們自古以來的鄉土.

而不論中華民國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 基於現實需要或者單純就喜好, 都希望能夠保持清朝全數領土, 繼承清朝的大部份. 所以近代中國史都建立在怎樣把這些全部領土都說成是自己本土, 就是為了確立在這些疆域政治權力的正當性.

但現實來說, 新疆, 西藏, 蒙古, 甚至滿洲, 這些地方說是漢文明自古以來的疆域, 說服力實在不足. 因為他們甚至連文化也和其他文明較相近, 例如新疆是伊斯蘭文明為主, 蒙古自成一個草原文化. 所以理想中「漢人」, 打從一開始就意味著無法繼承滿清. 但中華民國的理想, 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現實, 都把這些地方納入了「我們的統治下」.

所以剩下來就是唯有創造了中華民族, 以及「統治了中華民族的人都會變成中華民族」的「被征服者同化征服者」理論. 而不斷的教育這理論, 讓大家都接受之後, 才能夠有效解釋為何西藏和新疆應該統一的問題, 說得很難聽一點: 這個理論的存廢, 臺港只是一個副作用, 將疆藏蒙滿這片巨大得超過中華本部土地和資源成為漢文明被認可的資產, 才是真正的目標所在, 反而臺港只是副作用: 整個歷史觀都是為了這個而服務的.

很清醒的人例如毛澤東, 他可以年輕時主張湖南獨立(漢人之間的不被統治), 但在中年時又直接地說, 疆藏這些地方, 地上不如漢人富有, 但地下遠比漢人富有, 就是理解到, 其實疆人藏人是否中華民族根本毫不重要, 漢人需要一個理由去取得這些財富才是重點.

並不是每人都像毛澤東那麼清醒, 對於不清醒的人而言, 他們需要的是別人告訴他, 這件事是「對的, 合道德的」, 而歷史課本就是讓沒那麼聰明的人, 對於這些問題直接會覺得「這些是我們自古擁有和應得的」, 而不要想太多.

所以元朝和清朝, 都可以視為「中國的朝代」, 不如說「中國」的存在, 本來就是為了把「蒙古人和滿人的領土都變成漢人領土」, 如果你相信被征服者同化征服者這個理論, 則重點是「蒙古人和滿人都變成中國人」, 這才是事情的目標. 既然被征服者能同化征服者, 那麼漢人王朝再亡國幾次, 都只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現實的人類, 可以自由混血, 而且身份認同不斷的產生和消失, 每個世代每個時空的人類都是獨特的. 歷史只是一個動聽的, 說服我們有共同記憶和感覺的集體故事, 他跟我們看了龍珠就知道甚麼是魔貫光殺砲一樣, 是用來協助說服人的言語工具.

如果這個政治秩序崩潰了, 產生新的政治秩序, 自然就會有新的論述, 新的「中華史」, 新的教科書, 但是他的功用還是用來解釋為何今天我們有這些領土, 以及我們擁有這些領土的正當性, 當然, 這也會把我們想要侵略的領土的擁有正當性, 也寫進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