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 8 years ago

雨傘革命至此, 其實沒甚麼成功與失敗之分, 而是對不同的勢力有不同的影響.

如果是對本土派的話, 那一定是成功的, 原本就初生和很弱小的本土派, 他們在這次革命中得到了很多新血. 特別是被暴力對待過的人, 他們充滿了復仇意志, 這些人積極的組成各種新的組織, 而且採取的行動手段, 也超越了香港人過去的限界, 這體質的強化是顯然的.

泛民主派很難說, 但應該是失的比得的多, 原本泛民主派是對抗建制派的主要力量, 可是在這次運動當中, 「爭取中國民主」這個觀念受到很大的挑戰, 這差不多可說是重創了自六四以來泛民主派所建立的核心價值. 泛民主派所響往的自由中國運動, 以及左翼思想, 失去了年輕一輩的支持, 而且他們內部也分裂. 無疑他們會受不少的創傷.

但無論如何, 泛民主派還是有鐵票的, 雖然及不上保皇黨, 但是 1960 年代左右出生的上一輩反對保皇黨的中年人, 以及傳統反共人仕, 他們還是會站在泛民的一方. 而三十歲世代還是很受左翼思想影響, 比年紀稍大的朋友反對佔領, 支持泛民的那種人不少, 泛民主派會更走向鐵票化. 但是卻失去了再發展下去的力量------也許早就失去了, 現在只是面對現實.

大中華民主主義相關的, 特別是保釣運動很可能會沉寂下去, 六四紀念也會受很大影響, 隨著泛民的老化, 對大陸民主運動的聲援聲音應該也會下降. 當然, 這也並不是泛民的專利. 總之, 泛民至少不會是贏家, 除非「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但這又太玄學了.

本土派相對泛民的「善良光環政黨」, 他們對於負面的行為包容性更大, 就我的觀察, 他們並不介意使用抹黑, 嫁禍, 流言, 滲透之類的手段, 主要是他們有很深的復仇和存亡意識. 這是值得留意的點. 正面一點看, 他們的未來行為會更有彈性, 更不可測.

建制派不評論, 我目前手上的資訊, 不足以構成全盤的理解. 而且建制派是很龐大而且錯縱複雜的, 有很多像田二少這種兩頭蛇. 不過可以說, 在香港選特首的基本上都是建制派, 但唐英年和梁振英代表的利益集團是全然不同的, 工聯會與民建聯代表的利益集團也不一樣.

臺灣是贏家, 這點無容置疑. 不論你站在哪一個立場, 不論藍綠. 藍綠都全然把這次學運利用至對自己最有利的境地.

香港政府則一定是輸家, 而且也埋下了日後被當成代罪羔羊處理, 棄車保帥的伏線, 甚至香港政府不是車, 而只是兵卒. 警察失去了年輕一代的信任, 日後會產生很多副作用, 原本香港下層的年輕人就不喜歡警察, 採取不合作態度者極多, 經過這次之後, 很可能包括中上層(有相當教育水準)的年輕人也拒絕和警察合作, 警察日後會遭到更多的留難和反感, 同時也許會深化了警察內部的警察家族, 使其結構變得更危險, 這件事把香港社會的兩極化完全坦承了出來.

英國算是輸家, 派員調查香港這件事被人拒入境, 基本上就是狠狠刮了英國一記耳光, 差不多等於被人說是「鼻屎大的國家」, 「誰鳥你們」這樣, 原本英國的盤算大概也只是做做小電影, 隨便看看打兩句嘴炮就算了, 可是應該沒想到會完全不賞面子, 連猴戲都不讓你做. 而這件事深遠來說, 會影響到歐洲整體的對港政策, 特別是影響到香港對歐國際條約的認受性.

對美日來說, 基本上都是好的消息, 反正他們日後要伸手對香港構成影響時, 合作者會增加, 抵觸者會減少, 只是他們目前還不需要香港. 所以這只能算一個備胎.

對於大陸的民主運動家來說, 這是現在進行式, 輸贏未論, 問題會在於他們最後對這件事的定性, 以及作出怎樣的選擇. 大陸那麼大, 對於每個地方的影響也不一樣, 也是難以估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