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 8 years ago

※ 引述《newproblem ()》之銘言:
: 現在看起來,只要柯P做出任何改革,就會有一堆人跳出來反對,
: 不過就一些方法改變而已,都可以一堆人輪番批評,
: 反正就是不想改就對了,那當初孫中山說要革命,
: 到底是怎麼說服別人的?為什麼可以不管清朝順民反對?
: 當時一定一堆人跳出來罵,有沒有孫中山怎麼說服他們的八卦?

很平實一點說, 跟順民失去希望的關係比較大.

不要忘了辛亥革命之前, 是有維新派及維新運動的.
就是百日維新.

維新運動本質上就是一種「認為國家必須改變, 但我不會反政府, 一切按已有規章來」, 也是大陸常說的「加入體制才能改變體制」. 但是結果就是維新失敗, 那些從順從清朝統治的維新派, 結局是被人拉去殺了. 溫和的維新派在保守主義者眼中, 還是激進的, 所以必須消滅. 但消滅了這些維新派之後, 孫中山就對那些想變革的人更有說服力了: 不要再想在體制裡改革, 必須瓦解它.

要記著的是, 柯文哲這種不像孫中山, 因為他實際上也是在體制裡改革, 按著規則來玩, 而不是直接否定了體制. 至於保守者和既得利益者, 他們反抗的力度才是關鍵.

假設保守者堅持自己的利益全然不可動搖, 不能讓步, 而把這種體制裡改革者除掉, 下一步就是孫中山這種直接否定體制的人壯大的時候. 因為已證明這種體制欠缺自善能力, 既得利益者可以在秩序裡永遠勝利, 那麼大家會選擇連體制一起摧毀.

這是理性的選擇, 如果你猜拳, 石頭剪刀布你都輸, 這樣的規則下, 你唯有不和他猜拳, 而是一拳打在他的鼻子上. 遵守這種規則是不理性的.

如果保守者肯讓出部份既得利益, 那麼體制就會將改革的力量吸納, 而進化至下一步, 英格蘭長期以來都是這種模式. 而中國長期都是溫和改革力量被無視或者抵制至失敗, 最後整個體制崩潰, 例如王安石, 范仲淹, 怎樣溫和的改革對既得利益者都是冒犯, 那就沒救了.

越保守, 既得利益者越自私, 就會引致越激烈甚至暴力的改革, 這是常態, 所以並不是選上了就行, 開始行動才能看出未來到底是光明還是混亂. 臺灣是個島國, 也許能擺脫中華文化千年來改革都是失敗的宿命.


《有沒有XXX的八卦》
能有這本書,受到了許多人幫助。
這世上沒有什麼超人,我也不是,所以大家一個個共同努力,才能有這本書完成。
如果這本書賣的好的話,我也會回饋到我手上各種在進行做的事情。
例如:民國無雙光輝歲月鐵拳無敵孫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