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 8 years ago

※ 引述《Deep ()》之銘言:
: 針對有人說現在年輕人是處於最不美好的年代,台積電(2330)董事長張忠謀今晚在中天
: 青年論壇中表示不認同,他反而認為現在是很好的時代,唯一不好就是,讓年輕人感覺不
: 需要做什麼事且壞的都是大人做的、是受害者 ,他不知這印象如何產生的,「老實說,
: 在我年輕時是抗戰時候,那時年輕人也沒有說打仗是大人打起來的事,年輕人應該長大後
: 改進這社會而不該怪大人,我們長大了要比現在大人留下來的社會好。」
: 張忠謀說,大人的確做的不夠好,「你們的前一代、我的後一代,的確做的不夠好,他們
: 也盡了他們的力了,自己要有自己的願望,自己長大後可以做的更好,鼓勵年輕人要正面
: 面對社會。」

他對於事情的理解有一點偏差, 他把事情理解成「之前的世代沒有把事情做得更好」, 然後答案自然可以是「他們已經努力」了. 是否該有人告訴他問題不在這裡.

但從現實的情況說, 問題並不在於之前的世代沒有把事情做好, 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很努力這點是沒錯的, 有些也超額付出和完成, 舉個例子說, 臺灣今天的民主制度是犧牲了很多人的性命和血汗所得到的. 張忠謀自己也一手創辦了臺積電, 這些人並沒有做得不夠或不好. 這些人都做了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真正有問題的是「妨礙下一代」這一個行為, 不是不努力去工作, 相反是很努力的為下一代製造階級屏障的行為. 這些行為是可避免的.

最基本就是, 越見依賴資產價值和租金的經濟結構, 也就是俗稱的「炒房」, 當房地產成為最好的投資物, 也會將所有其他實業的投資吸乾, 租金若可以隨大幅提升, 則足以摧毀任何在上的商業.

況且, 上一兩代屢積大量資產, 事實上自己到死也用不完, 正如我看過「我供款買房就是為了留給下一代」的說法. 其實這些資產, 大部份都是為了留給後代, 使他們繼承大量遺產贏在起跑線. 但結果就是使後代變成「我不工作光靠收租已足夠過富足生活」, 只會是害了他們, 變成了越來越無能的既得利益者, 反而摧毀了他們內在的生存能力.

而且過度的投入一生去為後代屢積資產, 吃了太多的酸苦, 就會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過度努力去「造福後代」的人, 往往也對下一代有很強的控制欲, 因為你的一切都是我給的, 你就要聽我話. 結果就是把下一代過度控制, 用補教班把時間表填滿, 連他們的興趣, 婚姻也全數控制在手, 摧毀了下一代的童年, 有讓他變成更優秀的人嗎? 我真的看不到那些甚麼跆拳道書法小提琴奧林匹克數學, 怎樣令今天的臺灣青少年更有力的對抗全球化國際競爭的壓力?

他們卻花了太多的時間, 犧牲了太多的童年, 在一些看似有用其實無意義的屠龍之技. 父母付了大筆的錢只是令他們更不快樂, 而且過度安排的人生往往使下一代更容易迷失方向. 因為他們想做的事情早就被全部阻止了, 被安插一堆不想做卻看似「有益」的事情.

更不要說那些酸甚麼草莓族的言語, 那種老年人看不起年輕人的心態, 不僅是打擊年輕人, 同時也是老年人自己互相催眠, 甚至得出「臺灣的未來沒救就是因為年輕人太垃圾」之類的粗糙結論. 而這往往就只是因為年輕人跟他期望的不一樣, 可是不一樣的原因, 就是他們的期望完全是不切實際也是不能適應未來的. 這些話真的是非天天拿著公眾媒體說不可嗎? 還是可以避免的?

這些行為都是可以和應該避免, 但是現在進行式, 這不是不努力, 而是向著錯誤的方向過度努力了吧? 不是要求他們做多一些, 相反, 而是他們要在某些地方自重, 收手.

不斷的主導所有事情的方向, 卻意識不到這些方向, 根本就不合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