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會的地點是香港島, 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 要從外部動員, 不論是經由新界陸路進入, 或者是海路運輸, 學生不僅有足夠的反應時間(例如疏散), 香港的路窄, 地形複雜, 可不是道路寬廣的北平. 因此坦克並不會在此發揮任何優勢, 如果解放軍要開火, 某程度上是直接達致學運的目標.
第一, 一旦出動軍隊, 那就代表中央已無法信任香港警方有能力處理學生, 這件事例一開, 香港警方的威信和地位就會從此瓦解. 軍隊的出動完全是建基於警方已無法處理事態上, 而這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是想處理但沒有能力, 第二種是開始同情民眾而不願處理, 無論哪一種警方和香港政府這個代理人都已經是輸家.
第二, 不論是「佔領中環」運動, 或者是學生任何一個抗爭運動, 會引起中年既得利益者的對抗, 都是因為這些行為「有可能」會破壞他們的資產價值, 也就是他們的財富根源. 也就是說他們害怕的是香港產生恐慌, 動搖到大家對這些經濟價值的信心.
香港的資產價值和信心源自哪裡? 那是源自大家都相信這裡不會發生戰爭, 暴動, 地震, 相信這裡是東亞少數的法治之區, 相信外國人可以自由的在這裡做生意, 私有產權和行號都受到法律保障. 也就是說, 香港對他們而言必須是安全的, 不論是人身還是他們財產的安全.
一旦有軍隊在此展開武力, 則這些價值就會迅速動搖和摧毀, 換句話說, 不論是學生不慎觸動了價值的爆破, 還是軍隊開火, 後果其實是一樣的. 也就是對這個建立在資產價值的經濟撕票. 人命的確一文不值, 值錢的是香港的和平穩定.
香港銀行, 持有三萬億對大陸的借款, 所持的就是香港在經濟上的被信任度, 才能夠動員出這麼巨大的信貸額, 如果香港因為暴力, 作為金融中心的用途被摧毀了. 這三萬億, 就要另外找人借了. 一個人如果不是太蠢, 是斷不會為了跟學生們意氣之爭, 而燒掉自己的金庫. 將香港的問題, 變成全中國大陸的問題.
就各家族和個人來說, 如果你有留意, 很多在大陸的有錢人莫名其妙的國籍就變成了香港, 然後在香港有大量的資產. 如果你有看大陸的論壇, 偶然會見到「我不喜歡香港但香港的護照很好用」之類, 這些都側寫出, 其實大陸自從取得香港後, 不論公私都用香港作為一個包飾洗底用的工具. 阿里巴巴的主席馬雲悄悄的取得了香港的國籍, 便是好例子.
香港, 其實被視為逃生門, 因為政治上被中國大陸控制, 使這裡變成放置資產, 移籍的好地方, 也是往外的橋樑. 換一個角度看, 香港其實間接在脅持這些人和財富. 這些人不會願意香港失去現有的地位, 或者崩潰, 或者陷入動亂, 他們在意的並不是香港群眾的生死, 而是自己在這裡已建設好的逃生門不能就此關上.
諷刺地, 這提供了香港一層保護, 在香港事情上就不敢輕舉妄動, 卻不願意放鬆對香港的政治控制, 因為如果香港產生一個政治上不受控的穩定政權, 你想想也知道會產生多嚴重的問題. 不是港獨, 不是臺獨, 不是國家分裂, 而是有一個他們不認識也未必能收買的人, 突然掌握住這些重要東西的控制權.
不論是香港崩潰, 還是香港民主化而出現不能控制的人, 結果都是摧毀了這個既有的秩序. 甚麼外媒報導, 甚麼人民同情, 全都不是重點, 大家對香港保存資產價值能力的信心, 是否能維持, 才是真正的節骨眼. 香港是個十分複雜纖細的經濟體系, 但意識到這點的人卻不多.
所以, 不會是學生害怕中共的坦克車開入. 恐懼的是在這個九七後建立的香港利益體系中的持份者. 這件事情理論上不會發生, 但這僅限於「當事人是理性的」這前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