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 這種興趣, 就是興趣, 人不該是因為擁有一種興趣而得到別人尊敬.
最多就是因為擁有一種興趣, 而讓擁有相近興趣的人覺得親切而已.
自古以來, 人會受到別人尊敬, 到頭來還是看你做了甚麼行為. 對事情有甚麼態度和看法. 比方說, 在別人最需要幫忙時幫人一把, 在別人困難時提供了解答, 在別人絕望時提供了希望, 在危難時有膽量去面對, 在利益誘惑面前還是緊守原則, 保護弱者, 面對強者也不退縮.
這些都是贏取別人尊敬的行為, 如果你做出這種行為, 你的興趣, 喜好, 說話方式, 一切事情都會因為你而加分. 如果一個拯救了你命的人, 他是黑人, 哪怕之前多討厭黑人, 去到這節骨眼, 還好意思有甚麼偏見嗎?
「你這個人受了尊敬, 然後別人因為認同你, 而接受你提倡的東西要讓 ACG 受到別人的尊重, 固本培元, 就是當一個堅定可信, 注重義理人情, 智慧勇敢的人, 然後你的一切都會被愛屋及烏. 這跟 ACG 無關, 如果你真的是大智大勇之輩, 做了驚天動地的大善事, 哪怕你是噁心變態的蘿莉控, 別人也會覺得這也無傷大雅.
賺錢可能是一種方法, 能夠賺錢代表了你有能力為別人得到資源, 但想要得到別人尊敬, 賺完錢之後怎樣用, 是更重要的事情.
可是倒過來認為, 因為有了某興趣, 就自然會得到別人的敬重, 就本末倒置了, 這世界上有些人以為自己擁有一輛名車就會得到尊敬, 以為自己有老爸的大量遺產就該給尊敬, 有人以為自己是貴族或者官二代就該被尊敬, 有人以為自己祖先是英雄就該被尊敬, 有人以為有甚麼高尚的品味例如愛聽古典樂就會被尊敬.
這些全都是錯的, 人會受尊敬, 只應該是因為他自己親自做過的決定和行為, 除此之外都不是構成被尊敬的理由.
再加一點.
就是理正辭剛.
我認為大部份偏見或歧視, 其實對誰, 或者對哪些人都有, 有宗教, 有膚色, 有性別, 有國籍, 自然也包括職業, 興趣等. 人與人的相處, 先帶偏見某程度上是一種自我保護, 再加上稱稱對方有多少斤兩的行為.
有時是否受人尊重, 是看你的反應. 有時重點在於, 很多人自己平時也受很多外面傳媒的偏見影響, 自己也自嘲為失敗者, 理應被歧視者, 有時就是因此而不願意跟人談自己的興趣, 或者神情或語氣閃縮, 也就是說, 自己也覺得自己在做的事情是犯天下之不諱, 則別人就更認定你就是心虛. 有時別人說幾句這些偏見的話, 為免衝突, 唯有隱藏自己.
臺灣人很講禮貌, 當別人說的話, 自己不認同, 不想破壞氣氛, 也不願意跟對方有衝突. 但是兜過彎之後, 其實心裡就是不愉快. 而且越聽到有些人說這些言語, 反而越質疑自己, 而不是質疑那些人. 這除了有對方的責任外, 不為自己的立場申辯, 自己也有責任.
當大家都不去改變身邊的社會, 社會就留在原狀, 因為大家都不把自己真心話說出來.
對方說的話你不同意, 就正面, 平氣的反駁對方, 比方說, 別人對「看漫畫的人」有偏見好了, 就直接說, 「不, 你是錯的, 根本漫畫也是一種創作, 一種藝術, 沒有高下之分」, 你可以這樣說. 有時對方先是錯咢, 但你覺得自己理正, 用辭剛正, 不帶甚麼酸言酸語, 就是指出對方不對, 對方聽了你解釋, 態度就可能轉變.
大部份人的偏見其實都是從傳媒而來, 而身邊沒有人反駁他, 他就會視為理所當然, 其實他並不真的有很重的偏見, 只是覺得人人都這樣想 (傳媒說的話會讓人有「人人都這樣想」的感覺) , 自己這樣說也理所當然. 而不感到有任何問題, 當他們遇過一個人, 兩個人, 幾個人指斥後, 不一定不會改變, 而理解到這些話也可能傷人, 或者不公正的.
只要每一個人都願意開心見誠說話, 社會才會被推動, 否則偏見會一直流傳, 不為甚麼, 就是人人的偏見都是建立在另一個人的偏見, 而那些被偏見的人自己又沉默.
就是個人而言, 我算是朋友多的人, 別人跟我交朋友, 不是因為我特別有禮, 而是因為我總是坦白, 我不會為了討好別人而讚美別人, 但我會讚美我見到任何欣賞的事情, 我不會為了討好別人而不批評別人, 但我批評的不是氣話都是我所見的, 可以解釋的觀察. 我不認同的事情, 我會直接說我不認同, 不管場上氣氛, 我認同的事情, 我也會直接說出來, 不管場上所有人都反
對. 結果這會令我變得孤辟嗎? 不會, 我在世界各地都有交到願意幫我的朋友, 正是因為每人都需要一個真實的鏡子, 因為大家都厭倦了活在太虛假的世界, 誠實所反映的真相, 比禮貌更好贏取大家的好感.
而禮貌被過度濫用, 結果反而流於虛偽, 變成掩蓋大家真正想法的元凶, 最終反而令一堆偏見不斷流傳. 因為大家都像國王的新衣一樣, 心裡不見得同意卻不敢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