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 8 years ago

※ 引述《Mahoutsukai (魔法使い)》之銘言:
: 現在鄉民看到商人治國就開罵
: 可是歷史上,文藝復興的推手之一就是商人治國的威尼斯
: 整個國家的文化、經濟、軍事,全都由商人把持,並提升到高度水平
: 至今仍被歐洲各國傳為佳話,怎麼到台灣就成了黑五類呢?
: 有沒有鄉民有八卦阿?

因為經營企業和經營社會(政府), 有一個很大不同的地方.

企業是一個開放系統.
而社會是一個封閉系統.

企業是一個能夠去蕪存菁的系統, 在企業裡, 面對效率不良的部份, 或者對企業不好的東西, 例如效率低的員工, 不好的下遊商, 尸位素養的主管, 是可以用裁員的方式直接割離.

另外, 企業在盈利中達成的副作用, 例如污染物, 對社會的不良影響 (像炒房) , 因為長年過度工作而壓搾到盡的員工等, 這些都可以割離出系統外.

換句話說, 只要法律不規管, 企業(商人)可以只取一件事的利潤, 而不理會一件事的副作用的.

但是社會卻不是這樣的系統, 面對效率比較不好的人員 (可能是年老, 傷病, 或者知識技術過時) , 社會是不能把他們割離的. 社會有義務照顧這些弱勢的人員. 一切行為所導致的副作用, 例如污染, 社會問題, 或者在早年許下的過大的債務或者公務員長俸負擔等, 由社會經營製造的問題, 社會是只能自己承受, 不能把他割離.

要比喻的話, 經營企業就像在野外吸菸, 經營社會就像在密閉的室內吸菸, 後者排出的二手菸, 會不斷在室內的空氣循環.

你看看那些企業家們對社會的言論, 就明白, 他們懂經營企業, 但是他們也常常用經營企業的角度去看社會. 比方說「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這個說法, 在企業來說, 每人都要爭氣, 不然就裁掉.

但是在社會卻總是有註定就是低競爭力, 而且難以改進的人, 例如因為成長因素而沒機會取得教育, 傷殘, 老弱, 或者家庭問題過重. 他們不爭氣是理所當然的事, 但不等於他們不需要收入, 不用生活, 商人面對這樣的員工, 就會裁掉, 但社會呢? 把他們全部殺死? 不可能吧.

又例如對於炒房的副作用, 商人只要能賺錢, 能給利潤所有員工, 就認為有利經濟, 所以不理的, 他們大部份都不會理會資產價格過度提升對於未來的負擔, 以及長遠社會發展的影響. 因為他們多數是資產價格提升的受惠者, 所以很少會留意到問題所在.

在經營社會的角度看, 商人是短視的, 因為商人的工作是利潤最大化. 但社會的運作卻不僅要有利潤(成長), 同時也要將副作用的影響最小化.

當一個治國者要理解商人在想甚麼, 卻不能像商人完全一樣的想法. 商人對於自己做出來的副作用, 可是不負責任的. 歐洲對於商人於政治的影響體會很深, 絕不是隨隨便便迷信式的「傳為佳話」.

威尼斯能夠商人治國, 是因為威尼斯只是一個城邦, 他把城邦當成商業去經營, 但他把所有的副作用投放到整個歐洲. 例如威尼斯就為了自己賺錢, 把十字軍運到同樣是基督徒的拜占庭首都去洗劫, 威尼斯強大的海軍也確保了他能夠把副作用塞給人吃, 臺灣卻顯然不是這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