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QueenHKASino (港島楂FIT阿叔)》之銘言:
: 包括買賣跟出租都有,看到C大的文章,想提供不一樣的看法,
: 當然因為行業種不同,先聲明我的意見僅代表我的行業別,
: 但正如C大說的,不該容忍個別行業沒信用,我想即使行業不同,
: 應該還是有參考的價值
是很有參考價值, 因為可能這就是點出了問題所在,
正如一個常見的討論, 叫「我為何要投資科技」.
- 我為何要投資科技?
- 因為高風險高回報.
- 但我有低風險高回報的炒房, 你的回報高得過炒房, 風險低得過他嗎?
- 沒有
- 那我不如去炒房
房地產是科技的另一個極端, 正正是因為房地產越保險, 其他行業就越難做, 因為資金投這邊就可以了. 其他地方都只是吃力不討好.
想想這討論說的是韓國如何領先臺灣, 而再上一篇的說話是怎樣引入外國人才, 房地產剛才是這兩者的相反. 韓國領先臺灣的是科技產業上的發達, 以及引入各種科技發展的人才. 我見過一些臺灣的有錢人, 他們一方面認同我的策略, 另一方面卻同時說「在這裡的人不會明白為何會有人做這種高風險的行業. 」或者「如果我想投資, 我不會用在臺北買房以外的事情上」.
說甚麼待遇, 引入外國人才, 一堆有的沒的之前, 臺灣是不是該想想, 外國人才來臺灣, 只看到一群對磚頭著魔了的人, 心裡不是想著怎樣買房, 就是怎樣賣房, 怎樣租房, 怎樣租出去, 到處都是中世紀式的磚頭教原教旨宗教狂熱主義者.
科技人才, 又能幫臺灣些甚麼? 跟臺灣人一起炒房? 小資投資術買房收租爽爽賺? 靠資產收租四十歲前退休過小確幸生活? 如果人生只求有房有車每年去一次旅遊, 別人在自己家裡都可以做到了, 來臺灣幹嗎?
房地產正正是一塊將所有社會的動能, 也就是流動的資金都吸走的磁鐵. 當房地產越能賺錢, 越低風險, 越舒服, 這社會的活力就越停滯. 還是臺灣會認為, 你把租交給我, 我把租交給你, 你把樓賣給我, 我加價賣給你, 你再加價賣給我, 這樣的行為可以產生科技和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