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most 9 years ago

宗教需求其實是有兩方面的.
一方面自然是治療人性的軟弱, 這是最廣為人知的用途.

但另一方面說, 宗教的魅力, 在於他帶來「社會性」.
對於社交生活不足的人來說, 教會也同時就是社交圈.

對於有一定事業的人來說, 跟事業伙伴, 同事, 相信同一個宗教, 也是有利的, 特別是有錢的宗教. 他會幫你找到工作, 也願意在你最困苦的時刻, 提供一群人和財力來支援你. 擁有宗教背景的人, 在人生上就是比較順利.

特別是社會越傾向出現孤立的人, 或者對於弱者無情, 或者流動人口量大, 社會越互不信任, 則這種強力一神教壯大的土壤也會越肥沃. 因為任何人都需要伙伴, 在當地欠缺伙伴的人, 很容易就被宗教吸納. 特別是一些需要撫養孩童的失業母親, 急需一份工作時.

另一方面說, 在事業上有瓶頸的人, 特別是在一個講求背景的社會, 沒有任何背景, 家族薄弱的人, 則會走向找宗教為自己背書.

所以也不是想要推行哪個宗教, 就能推行哪個, 反而是宗教主動會滲入社會不完整的部份. 因為倒過來說, 沒有這種傳教熱情, 大部份人都是覺得理路邊的弱者是對自己不利又危險的事情.

我認為反宗教只會是一時的, 而且他本質上是戰略行動, 比方說當宗教勢力坐大, 並聯合保守勢力對抗社會改革時. 直接禁教, 再針對宗教進行鎮壓, 是削弱保守勢力的方法和理由. 短期裡可以摧毀宗教勢力的財產和人力, 但是不會破壞(某程度上甚至強化了)宗教生存的環境, 所以他們的力量早晚還是會重新回復的.

比較可行的方法, 是以談判的方式, 引誘宗教力量消耗他們的精力在教育, 經營監獄, 醫院, 戒毒所, 不賺錢的農場, 牧場, 博物館之類, 吃力不討好的社會企業上. 增加他們的冗員, 使其組織變得肥大癱瘓, 並鼓勵低俗的文化(例如色情電影)去對抗宗教文化, 這一個做法應該是比較有效的.

另外, 我們不可以根據一個宗教的教義, 就說那宗教一定會比較溫和或者無害, 每人理解教義的角度都不同, 任何再溫和的教義,都可以有偏激的想法. 引入多種宗教, 使其互相抗衡比較安全, 一強獨大的話, 甚麼宗教都可能會有很可怕的異變.

人類不變的是統治別人的欲望, 甚麼宗教都改變不了的.

自古以來統治者都想選擇一種無害宗教, 但結果就是力量大了後, 宗教就不可能完全人畜無害. 又或者說, 本來任何一種有理想的團體力量過大了, 本身就是一種統治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