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9 years ago

可能殘酷一點也要說, 如果沒有浪費食物這回事, 則大家的糧食也不會有選擇.

今天大家能夠去買便當, 能選擇不同的口味, 吃到不同的菜式, 是甚麼原因? 是因為店家有叮噹的美食桌布? 要甚麼就變甚麼出來? 還是有任意門, 可以在需要甚麼食材時, 直接去原產地採取?

能做到這點的唯一方式, 就是店家先要有他們能提供的所有種類的食材,從米飯到甜點, 從肉類到牛奶, 從蔬菜到水果. 讓你從他們早已擁有的所有食材當中, 挑你自己喜歡的, 那你才有選擇.

至於賣剩下的, 沒人吃的要怎樣? 那就只有丟棄, 也就是這裡所說的消費過程的浪費. 不可能每天大家剛好的口味互配, 你吃雞腿時他吃豬肉, 你吃豬肉時他吃雞腿, 剛好把預先準備的食材都消耗完. 大不了是員工把快要過期的食材包一包回家, 但也吃不了這麼多. 每天員工伙食就吃太多的部份, 但也無法完全消耗.

如果我們追求不浪費食物, 那麼, 就會變成像軍隊一樣, 吃的東西沒得選擇, 那時農民盛產甚麼就吃甚麼, 盛產香蕉就吃香蕉, 那樣就不會浪費食物了. 可是撫心自問, 這是我們喜歡的飲食生活嗎? 人類喜歡有選擇, 浪費食物是一種天性.

況且, 去到近年, 我們還追求有機, 健康的飲食, 就是要新鮮, 沒有防腐劑, 精製, 加工等. 這意味著甚麼?

防腐劑, 精製, 加工, 多鹽多油的食物, 這些本來就是為了保存食物, 並維持合理大家會接受的味道. 把食物放一年, 在大自然來說根本就是不合理的事情. 可是不這樣做, 就無法把糧食大量分配至各處, 也沒辦法盡用食物, 承受運輸, 銷貨, 儲存等時間需要.

這些今天惡名昭彰, 對人體有害的加工方式, 正是減少浪費食物的英雄.食物先天的就會腐爛, 這是大自然基礎的道理, 就算未去到現代文明, 一個果樹的水果沒吃就腐爛掉, 就是浪費.

去到這種浪費食物的題材時, 我們總是把這說成是一種道德問題, 認為問題出在美國人那種浪費食物的行為, 例如丟派, 把食物拿去做遊戲之類的消費習慣, 但我必須指出, 這種想法是用道德去批判他們, 卻沒有抓到重點. 我們說他們不尊重食物, 但他們卻是在有效建立好整個糧食生產, 以及有效率的分配機制, 使他們食物充裕之下, 就有很多選擇, 更可以把食物用在不是吃的用途上.

而我們在吃便當時挑選口味, 也是在跟隨這一條道路, 如果每人每天都吃到自己愛吃的東西, 還要新鮮健康, 我們也會浪費跟美國人般多的食物.飢餓不是源自浪費糧食, 我們對浪費糧食的反感, 是華人在長期飢餓和貧窮下, 產生的的道德信仰, 和食物崇敬.

可是現實是, 就算不浪費食物, 這些食物也只會就這樣過期掉. 美國人就算不丟派, 也不會吃得下那個派, 如果每個美國人都不浪費食物, 那所有美國人都會過重. 而如果美國人索性不輸入這些食物, 願意過清淡沒選擇的飲食生活, 那怎樣? 那不會導致飢荒的人有飯吃, 而只會導致農民因為銷售減少而生活更困苦. 浪費食物反而是保障農民生計. 把矛頭放在浪費食物只怕是錯誤.

為何農民的農產品賣不出去, 卻還是有地方要捱餓? 原因就是這些地方和農民無法達成交易, 他們拿不出農民覺得值得把農產品交易出去的商品,他們甚至無法支持運輸成本, 你當農民, 辛苦種出糧食, 你也不會想一無所得地就這樣派給別人吧? 可是他們那些地方, 卻因為政治和經濟上的問題, 而一無產出. 或者單純就是人口太多.

真正能解決糧食問題的, 從不是「不浪費食物」. 而是合理穩定的政治結構, 使社會能發展實業, 並構成發達的運輸與產業鏈, 使他們能夠有效的收購, 分配, 和交易到足夠和自己喜愛的糧食. 消除官僚主義和貪污, 消除一切妨礙糧食流通的障礙, 並使公務體制變成協助分配糧食和資產業的渠道. 在政策上保障他們的老年生活, 避免為了保障晚年而過度生產, 使他們的人口不致於過度增長, 使消費的壓力變得太大.

以上一切, 都是政治問題, 不是浪費食物的問題. 就是權力應該交給甚麼人和甚麼制度的問題, 這個問題, 是否臺灣就完全解決, 或提供到甚麼答案呢? 假設能解決, 能提供, 這些地方的飢荒就能解決, 可是華人自己是否又很積極在處理研究這些問題?

華人對這方面的態度十分消極, 沒辦法建立一個權責合理的社會, 那也幫不了這些人, 我們指美國人浪費食物, 指吃到飽餐廳是浪費食物, 這些都是跑去抓小蝦米. 罪惡到底在哪裡根本沒搞清楚.

最浪費食物的, 是使產業無法發展, 縱容不公的政府與統治者. 這些人會讓社會停在中世紀, 食物直接生不出來, 生出來也運不到吃的人手上, 任由大量糧食在倉庫裡過期腐敗, 使有意拯救這些糧食的人, 得不到資金.

放任發展癱瘓, 把心思都花在收購地產和權鬥, 科舉上, 使自己生產不到足夠的糧食, 自己也餓著, 必須珍惜糧食, 像清朝一樣, 讓自己餓也讓別人餓, 這樣道德上比較優勝嗎?

一個是天天把心思放在考試進政府拿鐵飯碗, 買房子日後收租的社會, 並在道德上批評別人浪費食物的社會. 另一邊是浪費食物, 但卻養了研究新的生產技術的科學家, 建立運輸與銷售, 保存模式的實業家. 使他們能生產和保存更多食物, 然後提供更多選擇, 伴隨更多浪費.

哪一個比較能令人類免於飢餓? 珍惜食物而保守的那一群? 浪費食物而進取的那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