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是政治問題而不是歷史問題.
如果你認為「中華民國」亦是「中國」的話, 那中華民國的領土主張和中華人 民共和國, 是有部份不同的. 因此這只能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身的興趣或利 益, 踢開中國兩字去想就比較清楚.
「中華」是文明, 他是沒有立場的, 而是一個文化的有機集合, 有立場的是現 實的政權. 而現實的政權, 如果是理性的話, 無謂怎樣包裝一個主張也好, 他 背後的主張跟該政權的支柱結構和利益有關係.
無論你怎看中華民國也好,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 也就是大陸人來說, 不論正反, 臺灣就是「中華民國」的基地. 對於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來說 , 可以說是「希望之地或者是聖地」, 是精神上的耶路撒冷. 對於支持中華人 民共和國的人來說, 他就是日後的一個隱憂, 雖然看起來中華民國在大陸復興 是不切實際的行為, 但將來某一個原因, 在大陸產生了一支具備政治, 軍事, 經濟力量的威脅時, 他或多或少都會冠著中華民國的名稱或有關係.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拿著中華民國作招牌可以立即就得到一些支持者, 比起 從零開始要方便多了)
而這是源自初期中華民國去到臺灣的時候, 二十年裡曾代表過聯合國裡的「中 國」, 也有三十年的光景聲言要反攻大陸. 無論這看起來多荒謬也好, 這種立 場製造了一個必然敵對的氣氛, 不論在臺灣這邊還是大陸那邊.
先不論臺灣這邊, 對於大陸來說, 「一定要解放臺灣」這個口號, 製造了一群 有這樣想法的人時, 必須對他們有個交代. 如果前期是為了回應臺灣要反攻大 陸的口號, 在臺灣不再反攻大陸時, 不就沒有了理由嗎? 所以主題變成了「維 持領土完整」.
這個主題的必然存在, 是建基於所有利益, 凝聚力, 都依據在這個主題的團體 上. 因為「解放臺灣」可以不打, 但立場上一旦放棄, 就會有引致一大群抱著 這理念出來的人變成國家的不安因子. 相對而言, 把立場放在「維持國家領土 完整」, 在國內不會引起甚麼有意義的反抗, 就算令臺灣部份或大部份人反感 , 而臺灣人本來就對大陸反感, 所以也不是甚麼損失.
因此就算這根本就不會實行, 這個吃不到的葡萄也是一定要吊在前面的, 那跟 臺灣實際上的關係, 不夠跟大陸自己大. 至於臺灣獨立會否引起新疆和西藏獨 立... 這點其實是一個迷霧, 新疆和西藏他們要獨立, 大部份因素都跟臺灣完 全沒有關係.
但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 用「臺灣獨立會引致藏疆獨立」, 去增強反對臺 灣獨立的理據, 有利無害. 因為正常來說, 身處內陸疆藏的漢人, 對臺灣沒甚 麼感覺. 而疆藏獨立的問題卻有時會威脅他們的人身安全, 及經濟利益. 用這 去使他們覺得臺灣問題跟自己有關, 增加共感, 有利無害, 是否合邏輯根本就 不重要.
至於其他「在歷史上可以宣稱但實際上碰也不碰」的地方, 例如越南, 北韓, 明顯地就是一旦宣稱就會傷害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現實利益. 要留意的是, 這 些國家倒轉來說他們宣稱的領土, 很多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疆域.
「歷史」在政治上, 一般來說, 是要用的時候拿出來增強說服力的籍口, 而一 旦沒用的時候則是盡可能要遺忘的東西. 認真把歷史當成政策依據的人, 基本 上是傻瓜.
就像引名人言論一樣, 在說服一個人努力, 我就說愛迪生說, 「天才是一份天 賦加九十九份努力」, 在說服一個努力的人放棄時, 我就會加上, 「不過那一 份天賦才是最重要的」. 這在行銷學上叫「代言」, 就是別人不信你胡扯, 你 就斷章取義一個名人一句話來說同一段東西. 同樣, 國家也經常用「代言」這 種方式.
又, 因為這是政治問題, 所以當政治需要時, 就可以硬凹. 舉個例子說, 有一 天突然大家失心瘋, 跑去組成「中華邦聯」, 國徽是藍底青天白日加星星, 但 臺灣的「邦旗」變成了綠色的臺灣旗, 軍隊正式命名為臺灣軍, 還簽了隨時可 公投退出邦聯的憲章.
到時支持統一的人就說這是統一了, 而支持獨立的人又說這就是獨立了, 那些 不滿意的人全部打成「激進派」或者「原教旨主義者」... 政治就是那麼神奇 的事情.
現實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德國和法國是世仇, 各據煤鐵, 所以自古以來打到 開花, 後來德國被打殘, 冷戰開始. 法國認識到你再討厭那傢伙, 他都是幫你 擋住蘇聯的. 便在第三者底下搞出「歐洲煤鐵共同體」這樣的鬼東西, 硬扯大 家煤鐵共用, 樂也融融. 就解決了你爭我的煤我爭你的鐵的問題, 後來還發展 成日後的歐盟.
這兩個國家都是曾經互相侵略到打到深處無怨尤的, 但現實需要一來, 甚麼意 識形態, 歷史宿命和新仇舊恨都可以丟進垃圾桶. 因此歷史這種事情, 在政治 上只會是工具.
至於「戰略利益和資源利益」... 你以為只有對你有, 別人沒有嗎? 誰不想統 治全世界的所有戰略重點, 但這其實是不可能, 因為你佔的利益越多, 就是有 人的利益被你佔了, 你受的威脅越少, 就是別人受的威脅越多了, 最終你就會 結下越多的樑子.
大日本帝國每一個侵略的地方, 都他的「戰略理由」, 侵略滿洲朝鮮是保護日 本海, 侵略中國是保護南北航道, 而侵略東南亞是保障南洋資源供應, 但是這 樣的結果就是打到全世界都沒有朋友. 製造的敵人比保障的戰略利益還要多.
另外, 「有臺灣就可以出公海」這個說法, 基本上我是覺得也是迷霧. 重點不 在於是否出公海, 重點是在於是否發展海權. 因為你要發展海權才有理由要出 公海.
發展海權的問題, 就是直接挑戰美國. 重點不在於臺灣, 而是美國的太平洋利 益, 因為在打敗日本後, 美國就得到了整個太平洋. 而一直把日本的軍事鎮壓 著, 使其無法發展任何形式的海權. 關島和沖繩, 就是兩尊護門大佛, 說是公 海但其實是美國的公海, 裡面也包括龐大的海洋資源和航線戰略安全.
看這個圖, 你就可以看出, 其實美國真正「領域」的形狀是這樣的, 絕不是遠 在天邊. 相反, 打完軸心國後, 差不多整個太平洋, 不是美國直接控制的, 就 是間接控制的小國. 而能夠控制全因為美國有絕對的海洋霸權, 陸地的面積從 不是重點. 二戰令美國建立太平洋霸權這點, 很容易就被這邊的人忽視, 但美 國卻實際受惠於此.
因此港臺這個區域看似離「地理上的美國」很遠, 實際上離「勢力上的美國」 很近, 根本就直接就是中美的「接壤」點.
假設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任何出公海的能力和意圖, 那就是威脅美國這方面的霸 權了, 對美國而言, 那就是大日本帝國的重臨. 所以, 美國在意的並非大陸有 沒有佔領臺灣, 而是在意他「出公海」這個說法和意圖, 你出公海幹甚麼? 公 海就是我的海. 別以為可以找巴拿馬總統說情, 美國隨時可以連他一起打爆.
換句話說, 臺灣的存在, 而且臺灣明顯親美, 這點反而是保障了中美本身不敵 對的定石. 因為只要大陸一直控制不了臺灣, 美國就可以安心他們出不了公海 , 出不了公海就不會威脅美國的利益, 那就算在西藏新疆你要鎮壓甚麼, 都不 會損害美國, 可能基於人道理由罵兩句, 但你繼續打就好. 甚至美國在中亞的 影響力, 往往需要大陸當代理人. (例如提供武器)
而倒過來說, 中國擁有新疆和西藏, 除了資源領土等問題外, 也就是保障能夠 自己權力尋租給美國. 因為一旦沒有了這兩塊, 中國在中亞就玩完. 而對美國 的利用價值也會被印度取代. 所以鎮壓疆藏獨, 某程度上就是為了讓美國能夠 繼續的需要自己.
從這點看, 就會明白臺灣獨立跟疆藏獨, 看似是連帶, 實際上可能反而是相斥 的, 因為重點在於美國戰略下, 中國在世界局勢平衡的角色在哪. 假設要出公 海, 就是要跟美國搞海軍競賽, 但地理上, 中國比日本更容易被夾在囊袋裡, 美國不是笨蛋, 真的發生這情況的話, 大概會在臺灣做些事情, 直接關門打狗 要中國心息.
用臺灣的角度看, 看似美國會罩自己? 不, 美國不是罩臺灣, 而是要維持自身 的利益, 所以臺灣如果戰略上頭腦迷糊. 很可能會落得「先被中國打一次, 再 被美國打一次」的可悲下場. 對美國來說, 不一定要守住臺灣, 把臺灣放手再 重新打下來也可以. 臺灣是面對中國的前線, 但轉了陣營後, 立即就變成面對 更可怕的美國的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