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 9 years ago

其實「中華文化」這種東西本來就像我們認識的所謂「歐洲文化」一 樣, 根本就不是一個單獨的文化, 而是一大群完全不同的文化的集合 , 只是這些文化很多不是互不交集, 就是完全相斥的.

就算是中華文化圈裡的人自己也不是搞得很清楚, 外人就更是一頭霧 水了, 最主要的問題是「瞎子摸象」, 主要是「屬於中華文化」的某 些人的行為, 就會被當成所有這文化群裡的人的行為, 結果東取一些 , 西取一些, 自然會成為四不像.

外國人認為我們華人「Chinese」, 就是有這問題. 舉個例子好了, 「飲茶」其實是廣東文化, 但去到外國, 在他們面前你們廣東人也會 自稱是 Chinese, 所以他們沒很細心, 是很難搞清楚不是所有華人都 會飲茶.

通常人會最記得的並不是一些跟自己相似的東西, 而是跟自己不同的 東西, 所以外國人寫異文化, 很容易就會將一些很不常見但印象深刻 的事情, 當成了典型去寫.

撫心自問, 華人寫華人, 又真的比較好嗎? 華人之間其實也互相不理 解對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你我要寫北京人的生活和形象, 北京人看 了也一定會覺得很混漲. 其實就和日本人畫的包子頭中華娘沒有分別 , 我們真的要寫也只能依我們某些典型的思考去寫, 假設沒有這些典 型, 而說他們的生活其實超級平凡, 毫無特色, 這樣的作品誰要看.

我之前看日本漫畫, 有一處寫廣東的「伊麵」, 他們叫「伊底麵」, 其實能夠分得出廣東, 和知道有伊麵這種東西, 已經看得出他們考究 得很吃力了, 可是在我看來當然還是怪怪的. 要寫一個異文化其實是 相當相當困難的.

自問我們也沒有做得比較好, 說起白人, 很多人就說「西方百年侵略 」, 「白人自高自大」之類, 卻幾乎忽視了沒份侵略的南歐, 東歐, 以及其實中東的不是歐洲人也是白人. 當我們說基督教文化時, 又沒 有清楚分得出新教, 舊教, 聖公會的分別, 甚至有些人會去到看到白 人就認為他們說英文等.

又看看華人文學中也常寫的「西方奇幻世界」, 其實不也是一大堆完 全亂來的典型, 我們眼中看西方世界, 不也是覺得他們就是古代有一 大堆騎士穿著重裝甲騎馬衝鋒, 城堡裡有公主, 到處都封建甚麼的, 其實北歐, 東歐, 南歐, 西歐都有完全不同的文化. 華人寫的奇幻世 界對比任何一個時代不論從服飾, 行為到思想都是不倫不類居多, 我 們在做的事情還不是跟別人一樣. 只是我們作為一個不懂的人, 去看 這些文學時沒有那種「中華娘根本就沒有包子頭」的古怪, 因為我們 知道我們平時遇很多中華娘, 她們沒有包包頭, 我們才可以這樣批評 日本人亂寫一堆包包頭, 但同時我們這邊的小說寫的西方, 還不是一 堆根本在西方制度上沒存在過的騎士帝國... 當我們要說那不是西方 , 而只是我們自創的奇幻異世界時, 我們也沒有理由批評紅秀麗那個 也沒有寫明是中原王朝的怪異國家.

要說日本人亂來, 其實歐美人更亂來, 日本至少有一套「中華觀」, 例如包包頭, 但歐美的作品我不時會看到根本就將亞洲完全炒成一碟 , 例如寫在北京的故事卻出現一堆忍者, 那些不是日本忍者, 是「中 國忍者」, 又或者出現武士道之類的東西, 那些所謂的中國名, 通常 都是亂來的, 例如「Khibitai」, 呃? 可惜這就是西方常見的中華或 者類中華文化.

其實, 這些誤解的典型也是趣味性的一部份, 日本 PCE 有一個名作 叫「天外魔境」, 那正正是利用西方對日本的諸種誤解, 將這實現化 為故事裡的世界觀「日邦格」, 其實有點雅量的話, 別人還是可以將 這些當成靈感的泉源.

將來我們要創作的時候, 如果事事追求寫實, 動筆會難到死, 我自己 在讀一個歷史系碩士, 但如果你要我寫個奇幻小說要全部查證好, 我 也是反對的... 我寧可用一堆大家都懂的典型寫, 因為這樣大家都看 得高興, 我弄個金光閃閃的騎士出來大家都知道是鬼佬, 如果我要弄 個「拜占庭風格的角色」九成人都不知道我在搞甚麼鬼. 就像有包包 頭大家都知道是中華娘, 沒有包包頭就只是一個名字和韓國人沒分別 的女人...

況且, 老實說, 有一些臺灣人來香港旅遊之前, 都問香港是不是很危 險, 陳浩南的銅鑼灣會不會路邊有古惑仔在路邊劈友... 本來不是自 己住的地方, 看一些電影電視認識有偏差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