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most 8 years ago

Read on →
 
almost 7 years ago

問:大英帝國強大的秘密是什麼?

如果要講大英帝國,我們要看的是大英帝國和其他帝國不同的地方。可以說每個帝國都因為理念和制度上的創新而興起,而隨著其他國家都學會他們的理念和制度,而走向高峰,最後理念與制度的漏洞開始嚴重而沒落。

那麼,你會留意到,大英帝國是第一個發明「國債」的國家。

一般的帝國,在需要人力與資源的時候,都是用「徵收」這種方式,即是強制徵稅,徵物資,徵兵,但是英國這樣做卻有困難。因為在之前發生過一次叫作光榮革命的革命,光榮革命之所以光榮,是因為他是難得沒流血的政權轉移。在於近代來說這是非常難得的。

Read on →
 
almost 7 years ago

問:泛亞伯拉罕一神信仰歷史發展上有何優越處?

如果你有玩過超級機械人大戰,就知道超級機械人大戰,除了 OG 系列之外,主要都只有日本版。

這是因為超級機械人大戰,是涉及很多不同作品的授權,而這些授權又曾經賣過去國際。這些國際授權非常複雜,之間難以合作。日本人之間可以談好,但是去到外國往往不能,甚至被魔改過,例如超時空要塞在美國被人和南十字星弄成了 Robotech,百獸王與機甲艦隊變成了同一個作品,亂象頻生。

那是因為這些作品,原本就分屬不同的公司,只是成為了集體回憶之後,單一個已經不能賣,集合起來才能夠賣。而超級機械人大戰,事實上就是一種多神教。

Read on →
 
almost 7 years ago

問:臺灣何時能成為文化輸出國?

對我們香港人來說,也許也包括一些大陸人,臺灣很早就是文化輸出國了。你們記得嗎?那是八九十年代。

我小時候,曾經在垃圾房撿到一隻 ZOIDS 機械獸,是一隻機械猩猩,當時我家沒甚麼玩具。所以我很愛惜它,後來我很喜歡去百貨公司,只看不買地看同系列的玩具,我發覺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日文版,一個是英文版。我本來以為英文版是美國製的,但後來我看到了上面的國家是 TAIWAN。

小孩的我大概知道了有這國家,也僅此而已,後來我撿到了一臺電腦。不知道有甚麼用,開始學習寫程式,在書店裡看到所有的電腦書,想找適合我看的,結果找了「看漫畫學電腦」,「小朋友來學電腦」兩本書,然後在太古城的 ESPON 商店,弄了一個四則運算軟件,學會了倚天和國喬中文系統,在我的鄰居處,還知道有彗星一號,小教授電腦,這些東西,全都是來自同一個地方,臺灣。

Read on →
 
about 7 years ago

問:老一輩的人真的是因為節儉纔買到房的嗎?

圍棋,黑白棋,五子棋,都是用黑子和白子。

棋盤都是四方格,所以他們是相同的遊戲嗎?不,他們是不同的遊戲,完全不同的遊戲,即使用的工具不變,你玩完圍棋之後的棋子可以拿去玩五子棋。你還是能分清楚,圍棋就是圍棋,五子棋就是五子棋。

說到這裡,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套用在經濟上,人類就察覺不出來了。我們在經濟上,用的棋子是相同的,那種棋子叫作「錢」,但是遊戲規則卻不斷的變化,其實臺灣的經濟規則,在三十年前和今天已經是完全不同的一套。

Read on →
 
about 7 years ago

問:在沖之鳥問題上,竟然有這麼多人幫日本說話?

有一個說法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華」是必然的戰勝國。因為有三個不同的政府,分別加入了二次世界大戰的不同陣營:國民政府加入了英美、共產黨加入了蘇俄,而汪精衛政府加入了軸心國。哪一方贏了,哪一方就變成了唯一的代表,能夠把自己寫成正統,把其他兩方寫成是背叛者。

大日本帝國戰敗後,共產黨再打贏國民黨,但國民黨沒有滅亡。結果國共雙方都互相寫對方是背叛者,汪精衛政府因為輸了,所以被雙方都寫成背叛者。

Read on →
 
about 7 years ago

問:若中國武力併吞臺灣,臺灣應先反擊炸哪?

中國是一個糧食與能源都不足,需要從外輸入的國家。

中國是一個有十三億人口,代表他是個每天都要消耗十三億人份量糧食與能源的國家,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中國每天要進口 700 萬桶的石油,而中國超過六成的石油入口,特別是來自中東的,是經過馬六甲也就是新加坡海峽的運送的,也就是南海。中國主要的產油地,都是在長江以北,南方的產油地主要是在南海。

你可以把中國視為一隻巨大的恐龍,身體巨大,力量強橫,而且有很巨大的戰鬥力,但每天牠都必須吸引非常龐大的營養。否則這個身體就會面臨很嚴重的飢餓,這些營養,其一就是糧食,糧食相信不用多談。但更重要的是石油,他不僅是能源,運輸工具的燃料 (我想暫時應該沒有用電池或核能的戰鬥機) 也是重要的工業材料,包括塑膠在內的各種石化工業的原料。

Read on →
 
about 7 years ago

問:為何香港人很愛移民到台灣呢?

首先,香港移民臺灣的人不多。

平均每年 200 人移民臺灣,在二零一二年,香港移民臺灣的人數是 600 人。香港移民臺灣的人數歷年加起來,還不及移民加拿大的十份一。另外作為比較組,中國移民香港的人數是每年 30000 人以上。

近年有一堆人說要移民臺灣,其實跟八卦版有些人說要逃離鬼島一樣,基本上都是為了抱怨自己的地方變壞,說出來的氣話。大部份人都並不會,也沒有想過認真的去實行的。真的給他機會從香港移民臺灣,或者由臺灣移到別處展開一個新生活,重新適應,成長與文化不同的鄰居,學習一種新的日常語言,改變整個生活習慣,離開自己以前的朋友與家人,從零重新開始自己的事業,只怕大部份那樣宣稱的人,都沒有這種決心。

Read on →
 
about 7 years ago

問:「讓一些人先富起來」是不是錯了?

先讓一部份人富起來,並不是一個策略,而是一個口號。

改革開放前,鄧小平剛接手不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疑就是有實現共產均富的承諾,和任何思想一樣,裡面有一些教條主義者。對於任何偏離共產主義的行為,都抱著相當的懷疑眼光。

從三十幾年後的今天,我們都知道所謂改革開放基本上就是接受西方的市場,與美國和解共抗蘇聯,放棄共產主義,當年共產黨的教條主義者也不是笨蛋,也一樣嗅到這樣的味道。更別說在文革時,鄧小平被說成是「走資派」,毛澤東直接認為鄧小平的思想就是資本主義而不是共產主義。無論如何,鄧小平本質上是個功利主義者,Utiliarianism,重視效果多過手段。

Read on →
 
about 7 years ago

問:整天吹捧中國的是不是都沒在中國吃過癟?

在香港,有一個殖民政府的前公務員,前保安局局長,李少光。

他後來當了全國人大代表,批評香港的年輕人排斥中國,並建議香港的年輕人,應該北上發展,當公務員,是的,他叫香港的年輕人去中國當中國的公務員。 他建議中國創造機會,讓香港人年輕人加入中國的公務員隊伍,提升他們「對國家事務的參與感」。

從這個例子,其實你可以理解到他們的心理世界是怎樣的。

Read on →